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渭南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渭南市森林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8月26日,记者从渭南市林业局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渭南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任务259.39万亩(退耕地还林95.26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38.93万亩,封山育林25.2万亩)。
渭南市从1999年开始,坚持“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方针,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秦东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退耕还林,认真开展政策兑付工作。认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纳入全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同步安排、同步实施,通过调查研究高位谋划,扎实安排,强势推进。
据统计,从2008年开始实施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38个,建设示范园37.5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18.3万亩,完成农民技能培训项目56个,共培训林农38600余人(次),完成补植补造62.12万亩。通过20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改善渭南市局部生态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助推脱贫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达到了“林业发展、生态改善、群众增收”的预期目标。
退耕还林后,农户不仅通过国家粮款补助直接增加了收入,而且在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起了经济效益显著的特色经济林产业,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也为渭南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机遇,甚至改变了农民广种薄收的传统习惯,全市各地把退耕还林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和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推行林经间作、种养结合、产业配套等多种开发治理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本报记者杨晶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娜)近日,市公安局华州分局大明派出所快速反应,成功破获一起盗窃花椒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8月22日22时许,大明...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