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乡村新图景唱响振兴主旋律 市农业农村局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综述之临渭篇
本报记者 李亚晓
一幢幢具有关中民居风格的房屋修葺一新,房前屋后树木掩映,鲜花盛开;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延伸进村子,村民凭借这一条条富民路书写致富传奇;一间间新改的水厕,不仅提升了村容村貌,而且让群众更方便……初秋时节,行走在临渭广袤的大地上,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令人欣喜的美丽风景,处处体现着临渭区委、区政府立足民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魄力和智慧。
近年来,临渭区委、区政府切实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围绕打造“农民生活的幸福家园、市民向往的休闲乐园”的目标,以“五美”为基本,以“四路”为重点,遵循“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业为基、以人为本”五条原则,上下齐动,优化资源,加快补齐以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的农村人居环境短板,走出一条以人居环境改善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村庄清洁行动让村容村貌变秀美
“村庄清洁行动,既美化了环境,又提高了村民的素质,让村民爱护家园从自己做起,我举双手赞成!”采访中,阳郭镇大王村村委会的一位干部这样说道。
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是临渭区改善村容村貌的重要途径之一。清洁行动“净美临渭”攻坚战开展以来,临渭区14个镇均召开了不同形式的安排动员会,按照“八清一改”“八不八保”的标准,动员277个村的广大干部群众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集中力量对全区所有集镇、村庄、庭院及交通干线、镇村道路等进行综合整治,各项活动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尤其在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期间围绕“四园一基地”乡村游,大力开展专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累计清理明曝垃圾7200余处、门前“三堆”1万余处;拆除清理残垣断壁170处,清理道路沿线大型广告牌36个,发动群众参与6万余人次,动用各类机械车辆1万余次。
开展“三清一改”专项整治活动,以农村垃圾“村村清”为目标,全面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沟渠(排碱沟)和河塘、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美化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强化日常监管,做到以净为底、美化并重。坚持春清、夏洁、秋净、冬扫的四季整治活动,按照“一清理二拆除三整理”的方式,清理庭院杂物、门前“三堆”,拆除残垣断壁和破旧危房,打击私搭乱建、违规建房行为,逐步消除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现象。充分发挥农村综合执法在乡村管理中的主力军作用,定期对集镇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进行整治,消除马路市场,缓解道路拥堵,积极创建村镇建设管理示范村,全面提升村镇建设管理工作标准化,全面依托这支力量实现村庄、集镇规范化管理。
临渭区在农村环境治理中还坚持“面子”“里子”两手抓,既重视村庄的整体规划,又关注村容村貌的整体提升。紧盯乡风文明建设,把文化墙和美丽庭院创建作为宣传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通过绘制群众喜闻乐见的俗语民谚,发动群众自己动手打扫庭院内外,养成良好的习惯,转变传统的生活观念,让一面面墙和一座座庭院成为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的阵地和窗口,成为农村环境整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垃圾污水处理让群众生活更健康
走进临渭区桥南镇天留村,笔直干净的村组路纵横交织,路边野花随风摇曳,喜迎来客。过去,这里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整齐划一的垃圾桶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的环境让村民的生活有了新变化。
“以前这是个臭水塘,我们可不敢靠近这里!”蔺店镇大钟寨村村民王大爷说,过去大家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在房前屋后,最后流入这个低洼的水塘,长久以来水塘臭气熏天。经过整治后,如今又有了小鱼虾在水塘中嬉戏,村民们还经常到这里散步。
下邽镇牒吴村是临渭区倾力打造的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和现代农业示范地。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道路,一座座干净亮堂的院落,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民俗宣传画……下邽镇牒吴村,不仅早早实现了人居环境的干净整洁美观,而且通过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实现了“产业兴旺”。
从“垃圾围村”到“秀美乡村”,临渭区在建立完善“户分类、村收集、区(镇)转运或就近处理”的模式上,全力打造一套符合本区实际的可复制、易推广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模式。全面推行公司化运营政策,完善组织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合理布建垃圾填埋点,同时创新管理模式,进行公司化运营,建立健全卫生保洁收费机制,致力攻克日常保洁、垃圾清运、终端处理等重点难题,并对全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清理整治,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目前已实现全区非正规垃圾点“清零”。
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实行村庄环境卫生评比“红黑黄”牌督办制度,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专项督查等方式,加大对乡镇环境卫生整治的督查力度,推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对于污水处理,临渭区为尽快打通“地下最后一公里”,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树立节水意识,减少生活污水源头排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着力推广农户门前绿化带内建渗水坑等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处理方法,实施贫困村和14个集镇的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河流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村庄生活污水收储设施管护,并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农村环境清洁水体。
“村里将污水统一收集处理后,脏、乱、臭的现象不见了,环境变美了,空气更清新了。”阎村镇宋家村的一位村民高兴地说。
“厕所革命”让群众更方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厕所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因此,农村厕所改造已成为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重要部分。
旱厕本身不卫生,使用起来也不方便,而且臭味难闻,影响周围环境。“多年来,村里老百姓使用的都是旱厕,用来沤肥,一年半载清理一次拉到地里当底肥用。特别是夏天,容易引来很多苍蝇,传播细菌。”三张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临渭区按照“因地制宜、整村推进、集中连片、确保质量”的原则,以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无害化卫生厕所为主,优先从集镇所在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中开始实施,分批次、分步骤有序推进。据了解,全区目前已完成1.85万座厕所改造,争取年底完成改厕2.7万座。
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公共卫生厕所建设,加快在农村居民集中区域、集市等场所建设公厕,建立和落实管理、清运和维护的运行机制。
虽然改厕的工程不大,但却是政府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办的实事,对此,群众的积极性都很高。在阎村镇芦王村,记者看到大家正在热火朝天地改造厕所,“改造完后,厕所就不会臭烘烘的,院子里的蚊虫都少了。”村民孙大爷高兴地说。
针对“厕所改革”,临渭区美丽办负责人有他自己的认识,他说,厕所是人们生活的必需空间,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厕所改革”,体现了人文关怀,让群众能更好地生活,它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地群众生活水平质量。
正所谓“小厕所折射大问题”。临渭区推进“厕所改革”,从细处、实处、小处着手,切实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不仅仅以改造完成为目标,而是为老百姓提供后续的管理,让这项民生工程真正地落到实处,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正是“大智慧”“大文明”的体现。
记者手记:乡村振兴连着民心,民心凝聚着民力。静观临渭区乡村人居环境的巨大变化,无不饱含着民众的期待,并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走遍临渭区的沟沟坎坎,掰着指头细数着该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打造幸福家园的鲜活实例,幸福的微笑洋溢在群众的脸上,临渭区正描绘着绚丽多彩的民生画卷,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严蕊)8月16日,市中心血站开展“周五创建日”活动,20余名志愿者对血站包联路段及周边环境卫生进行大扫除。活动...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