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挂满枝群众笑开颜 临渭区南塬核桃产业让群众乐享生态红利
?核桃喜获丰收
本报记者 史王萍 左超君
初秋时节,走上南塬,看山山绿,看树树绿。在山梁上,在田野里,随处可见长势旺盛的核桃树,青果累累,挂满枝头,让人犹如徜徉在绿色的海洋。
千万可别小瞧这些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核桃树,它不仅悄然改善着渭南南部台塬的生态环境,而且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我家栽了3亩核桃树,在树下又套种了地丁草中药材,收入一年好过一年。”如今,只要一说起核桃来,临渭区桥南镇簸箕王村的贫困户杜菊草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经营核桃深加工和中药材收购的谦顺天然特产有限公司,杜菊草正与几名工人打理中药材,称重、装袋、搬运、码放……忙得不亦乐乎。她一边手脚麻利地忙活着,一边忙里偷闲与记者拉起了家常。
“以前家里种的就是玉米和小麦,这些刚够温饱,哪能谈得上经济收入。”今年65岁的杜菊草,儿子在外打工,儿媳妇身有残疾,两个孙女还在上学。她既要下地干活,还要照顾俩孙女,一年到头忙得团团转,但是,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
2015年,杜菊草一家人的“春天”到来了!那一年,临渭区林业局给村民免费提供了核桃、花椒树苗,鼓励发展中药材种植,聘请专家进行嫁接技术培训,形成了“林上核桃,林下中药材”的种植布局。
杜菊草说,核桃树虽然还没到挂果期,但去年每亩收入已经达到两三千元。
这还只是杜菊草收入的一部分。如今村里种植核桃的人多了,集中连片,形成了规模,核桃深加工企业和中药材收购企业就在他们村里落了户扎了根。除了农忙时节,杜菊草就到家门口的企业里打工。“既能照顾家人,也能在家门口赚钱,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杜菊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中午还管一顿饭。加上地里的收入,还有各种生态补贴款,一年下来,至少4万元左右。而且,随着核桃挂果期到来,收益会连年提升。
在南塬地区,像杜菊草一样,数以万计的群众正在享受着生态红利。
2018年以来,临渭区林业局按照“大生态、大产业、大扶贫”战略思维,“长、中、短”相结合,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核桃、花椒特色产业为抓手,充分发挥林业行业优势,围绕“一个中心(生态扶贫政策兑现)”,创新“五大林业工作(示范园区、绿化美化、科技扶智、兜底收购、林下经济)”,狠抓政策落地,不断拓宽生态扶贫领域,创新发展模式,打好生态扶贫攻坚战。
截至目前,临渭区先后向桥南、阳郭等8个街镇2507户贫困户8790余名贫困群众,发放生态补偿资金32.38万元;向935户贫困户3560余名群众兑现退耕还林补助36.62万元;塬区每个街镇抓建1至2个林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全区共实施打造高标准核桃、花椒特色产业、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2处,走出了一条林业产业化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生态扶贫新路子。
“南塬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气候温和,平均海拔600余米,年降雨量580mm左右,是无公害优质核桃的适生和优生区。所产核桃果仁饱满,含油量高,品质极佳,市场价格高。”临渭区林业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典型示范的带动下,临渭区核桃产业规模持续扩张,效益逐年显现。
“塬上的核桃绿色无公害,而且集中连片产量大,对我们企业和当地群众来说,是双赢。”谦顺天然特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皎介绍,为了延伸核桃产业链,提升核桃种植户收益,他们入驻桥南镇后,以高于市场价每吨400元的价格收购当地贫困户的核桃,并以“乡村扶贫工厂+贫困户”的模式,实现了“产业+就业”双增收。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因为发展核桃产业,所释放出来的效益却大不同。目前,该企业产值已达5000万元,经过深加工的核桃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如今,秦岭北麓,南塬之上,核桃种植已达20万亩。临渭区先后被国家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称号,被省科教厅列入陕西省优质核桃科技示范区,被省林业厅评为林业产业十强县,并被列入陕西省核桃经济林重点县。
“昔日看山愁白头,今天眺望满山金”。这是南塬核桃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核桃已成为塬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着青山碧水带来的生态红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晓宁)8月19日下午,长安银行渭南分行与渭南卤阳湖开发区举行政银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