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农业看渭南 在乡村振兴中迈入小康社会
本报讯(记者 柴迎)8月20日,记者从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18年渭南市生产总值达到1767.7亿元,是1949年的1186倍,人均GDP是1949年的434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8:42:41.2。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渭南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在渭水河畔、华山脚下,书写了一幅幅从落后走向繁荣、从贫穷走向富足的动人画卷。
产业振兴:
农业总产值达526.6亿元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指引下,渭南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渭南市农业总产值达到526.6亿元,是1949年的525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55元,是1978年的97倍;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由2015年的14.1%降到现在的1.8%。昔日一穷二白、靠天吃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农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基本小康、正在迈入全面小康的新跨越。
据了解,渭南市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70万亩,产量实现“十四连丰”,每年总产稳定在220万吨左右,占到陕西省粮食总产的五分之一;水果面积达到390万亩,总产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160亿元;2008年陕西省提出建设“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经过11年努力,渭南设施蔬菜面积已超过百万亩,达到124万亩,占到陕西省总面积的41%。
此外,渭南市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工商资本下乡,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7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达到9家;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3个,入驻企业100多家,年产值超过百亿元;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水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000多个,家庭农场发展到2000多家。
人才振兴:
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2.8万人
在发展过程中,渭南市坚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突出位置,激励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317名村支部书记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培养致富带头人4316名,1153名致富带头人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村两委致富带头人占比超过50%。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建立省级实训基地22个,培育认定职业农民7314人,其中高级职业农民180人。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实施振兴计划。渭南用“乡情”“乡愁”感召人,用机会和平台吸引人,三年累计招聘基层人才3400多名。从去年开始,该市实施基层千名医生招聘工程,首批196人已经上岗。
同时,鼓励回乡人员创业就业,依托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实施“一揽子”创业政策,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今年以来,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2.8万人,创办企业或经济实体2.7万个。
生态振兴:
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197个
农村生态环境好了,秀美乡村就会成为聚宝盆。渭南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建设美丽乡村,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据介绍,渭南市已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197个;20个村入选全国首批“绿色村庄”,数量位居陕西省第一;清洁村总数占比达到79%,93.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41%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7.9%,农民群众享受到更有质量、更有获得感的公共服务;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17个,带动农民就业1.42万人。
新闻推荐
连日来,市公安局华州分局交管大队科学调整勤务模式,全面实施网格状管理,加强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巡查,消除管理盲点。同时,该...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