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出台《关于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市级部门预算管理的通知》
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企业和群众的好日子
渭南日报通讯员 王卓
近日,渭南市财政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市级部门预算管理的通知》(渭财发〔2019〕165号)(以下简称《通知》),通过硬化预算约束、加强财务管理、严控“三公”经费、加大资产盘活调剂力度、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等7项措施,明确了市级部门该如何“过紧日子”。
《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今年以来,渭南市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加了居民收入,对优化财税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减税降费效应不断显现,今年财政收入增幅放缓,从短期看,“放水养鱼”会导致财政的暂时性局部减收;但从长期看,有利于涵养税源,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为积极应对财政减收,国家提出了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的要求,用政府“过紧日子”换取企业和群众过好日子。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要求,专门成立了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和增收节支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减税降费政策和增收节支工作落实。在年初,对部门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中的一般性支出统一压减5%的基础上,市财政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强和规范市级部门预算管理的通知》,确保将“过紧日子”思想落到实处。
《通知》作出哪些具体规定
硬化预算约束。刚化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按照批准的用途和绩效目标使用,从严控制预算追加和调整。预算执行中,除中省及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大事项以及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项外,一律不追加支出。
加强财务会计管理。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对不该开支或不必开支的事项一律不得开支,不得超标准超范围发放各类津贴补贴、奖励性补贴,严格报销审核,不得超标准配备办公设备、家具等资产。要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实施支出审核责任制,强化资金使用和票据管理,规范会计核算,严禁通过往来科目核算收支。
强化“三公”经费管理。要加强对所属单位“三公”经费支出事项必要性、合理性的审核。除特定情况外,执行中一律不追加和调整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年底“三公”预算结转结余资金按规定收回统筹。不得安排无实质内容的公务活动,严格控制赴有关“热门”国家和热点旅游城市出外访问团组。认真落实公车改革和管理规定,不得放宽租用条件变相增加保留车辆。
加大资金资产盘活力度。从今年起,对年底未使用且未列权责发生制核算的部门集中支付资金不再批复结转,一律收回财政统筹。对批复使用的权责发生制结转资金,须在规定时限内使用完毕,逾期收回财政统筹。对各部门长期沉淀闲置、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资金和沉淀在部门实户的财政存量资金收回财政统筹使用。同时,对于长期低效运转、闲置以及超标准配置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加大共享调剂力度,提高使用效率。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各部门所有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开展部门整体绩效、政策和项目绩效自评,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实行“双监控”,在预期目标发生偏离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预算安排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加大部门预决算公开力度,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四统一”,拓展公开范围和内容。各部门要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信息公开制度,除在部门预决算中按规定格式细化公开“三公”经费、会议、培训费外,还要公开论坛、赛会、展会、庆典等经费信息,依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严肃财经纪律。各部门未经工资主管部门批准,一律不得以任何借口、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出台工资津贴补贴政策。积极配合人大、审计、财政等部门监管工作,对存在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要从管理源头和制度层面解决问题。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切实把财经纪律和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对相关违规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依法严肃处理。
如何确保《通知》落实到位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实。下一步,渭南市将通过以下措施狠抓落实,首先加强宣传和解读。使每一个市级部门、每一名财务工作者熟悉《通知》内容和具体要求,提高思想认识,主动执行规定,将过紧日子思想落到实处。其次加强督导检查。市财政局将对市级部门和预算单位财务资产管理、“三公”经费管理、预决算公开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进行考核通报,对执行不力的督促整改落实。再次健全长效机制。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强化内控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新闻推荐
渭南日报记者张绚丽7月29日,记者从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获悉,今年以来渭南市按照中省有关要求,扎实开展黄河湿...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