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企业安全线的老兵

渭南日报 2019-07-31 11:28 大字

以身作则带头训练

现场检查一丝不苟

渭南日报记者 武茵茵通讯员 孟力

在部队,刻苦训练保家卫国;转业到工厂,扎实工作再立新功。他们退伍不褪色,秉承军人作风,为企业的安全工作默默奉献着。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守卫在企业安全线上的老兵。贾龙根:

苦练本领,却不希望有当英雄的机会

贾龙根,当兵13年,2014年5月进入渭化集团行政保卫处消防队工作。

每月要对全厂各单位放置的60具空气呼吸器进行压力、外观等检查,确保其正常备用;每天都定期现场巡检,动电动火安全,灭火器材、可燃物管理都是消防队员的日常工作。工作重复枯燥,但牵扯公司的安全生产,不可疏忽!近年来,诸如天津港爆炸、响水工业园等事故发生,加剧了人们对城围化工的看法。“公司向来重视安全,24小时有人消防值班,为了确保人员在岗,我坚持每天早上7点到岗,下午安排好才能离岗回家,晚上还要不定时来厂查岗。”贾龙根说,早来晚走,已经是一种习惯。

安环部干事郝景超说起贾龙根,那是一个劲的赞。“绝对的能人!就拿悬挂安环办公楼前的横幅来说,位置高,难度大,一般人弄不了,要么皱皱巴巴,要么很快就掉落。但找龙根来,很快搞定,这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

之所以身手这么敏捷,源自他的另一个身份——公司应急救援队教练。据他介绍,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大约两个礼拜的集训和实战演习,在今年陕煤应急救援比赛中,公司应急救援队还斩获了多个奖项。应急救援队员大多都是90后,每当有人对枯燥乏味的训练发牢骚,贾龙根从不讲大道理,而是带头训练,做到最好。

应急救援队员李庆龙说起贾教练感触很多:“刚报道时看到他头上戴的红帽子(领导身份),就有了距离感。可打交道后,才发现这个人蛮随和的。但在工作上,他却让我们始终对他保持敬畏之心。”

“就拿长跑来说,每天3公里,没有人能跑过他。年龄比我们大了一轮,训练却比我们还刻苦。”李庆龙心服口服。

问贾龙根如何做到时,他笑着说:“坚持训练么!再说咱当兵的底子在那放着呢。集训的目的就是能在企业危急的时候,冲锋陷阵当英雄,但是作为企业消防员,我们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确保企业平安,不希望有给我们当英雄的机会。”

王兰珍:

从“白纸”到劳模,尽显军人本色

1966年出生的王兰珍,18岁当兵,20岁入党,36岁进入渭化集团生产一线——气化车间工作。

当兵18年,四次荣获三等功,可是初来化工厂,他顿时满眼乌黑,看着复杂的工艺流程图,王兰珍感觉自己就像一张白纸,没有头绪。就要步入不惑之年,早已过了学习的黄金期,面对车间技术考试,当时的班长王铁军安慰他:“王师,以你这年纪,只要不被考核就行了(即倒数一二名)。”

怕苦服输就不是军人!他加班加点,操作规程不离手,拿着密密麻麻的图纸到现场跑流程,不弄清楚介质走向誓不罢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随后的考试中,我不但没有被考核,还多次拿到了第一名。”王兰珍很自豪。在与一群专业学校毕业的年轻人的比拼中,他用扎实的业务技能,从现场副操、主操、控制室副操、主操,进而成为车间安全员。

基层车间的安全工作,不仅要懂工艺技术,还要学习更多的安全知识。45岁的王兰珍再次迎来挑战。“文凭不高,年龄受限,最大的难题就是玩不转自动化办公系统。”2011年进厂的大学生李晓锋回忆当时对王兰珍的印象,“他加班加点的学习,虚心请教年轻人电脑知识。我真被那种精神折服。虽然他现在打字还是有些慢,但一字一标点都不会出错,写出的东西很规整。”

气化车间和煤泥打交道,同时又有许多可燃和有毒介质,危险系数高,王兰珍深感责任重大。记得在一次大检修的安全检查中,发现有人登高作业,安全带没有规范佩戴,他就立刻上前制止,要求其挂好安全带再作业。“没事,我几分钟就干完活了。”检修人员不当回事,王兰珍就亲自爬上管架,为他挂好安全带,并一再叮嘱“检修再忙,安全勿忘。”像这样的事情,还有许多。

“工作中,他很讲原则,不怕得罪人,认真到苛刻,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李晓锋说,“但生活中的他绝对是个热心人,遇到同事家里的红白喜事,他总是忙前忙后地帮忙张罗,既不失礼节,又不会浪费。我结婚的时候,就是他主管。”

“安全就要像王工这样较真和唠叨,多管管闲事,安全隐患才能消除。”这是车间领导对王兰珍工作的评价。从他担任安全员以来,气化车间从未发生过一起事故,年年被评为公司安全先进单位,他个人也因此被评为2015年度公司劳模。

新闻推荐

渭南深入推进幼儿园去“小学化”

本报讯(记者张建锋实习生丁明刘凡)7月24日,由渭南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开展的“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奋力追赶超越...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