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点燃”渭南经济发展新“引擎”

华商报 2019-05-12 02:31 大字

中国酵素城

初夏时节,秦东大地草木葱茏,绿色小麦抽穗,梨花、桃花余韵悠悠,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渭南市有着陕西“粮仓”“棉库”“果乡”的美誉。从区位优势上看,渭南市位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最东端,位居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作为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东大门,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

近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引导高污染工业企业“退城入园”,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一大批非资源型企业入驻渭南,一季度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助力渭南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

新兴产业绽放渭南

让渭南变成一匹奔跑的“黑马”

近年随着劳动力土地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产业结构趋同、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等已成为突出问题,加快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为引进和发展渭南新兴工业,汇聚更多新动能,渭南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制造业“1+6”政策体系,即《“中国制造2025”渭南实施意见》及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六大产业的五年行动计划。坚持破立并重,持续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以集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发展态势正在加速形成,让新兴产业强势崛起,让渭南经济成了关中平原地区一匹奔跑的“黑马”。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到中国酵素城,从3D打印到北人印机……新兴产业宛如滴滴朝露,润泽朵朵芳蕊枝头绽放,新兴产业风云涌,科技强企兴热潮,园区发展如火如荼。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工业布局,渭南市规划建设了4000亩新能源产业及应用示范基地,沃特玛、天臣、星美三家新能源动力电池和陕西帝亚纯电动乘用车制造等企业先后入驻渭南,省级新能源动力电池检测中心获批建设。广汽新能源汽车、长城新能源汽车等一批产业链项目正在洽谈对接,一个集电池、电机、电控和整车制造为一体的千亿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在快速形成。沃特玛年产10GWh动力电池、天臣年产12.4GWh锂电池、星美年产10GWh电池等三大动力电池项目规划总投资150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产值超过800亿元。

以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为重点,逐步向整车制造发展,最终形成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核心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物流、商贸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产业园区,渭南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的建成无疑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打了一针“强心剂”。

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变形记”,关键还是要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加大建设研发的投入、兼并重组,鼓励企业由“生产工厂”向“智造工厂”转变,逐渐脱离资源开采最低端,不断增加新型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向产业高端攀升。

经济转型稳步推进

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中心

改革创新是经济转型的核心,转型升级关键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近年渭南市委、市政府攻坚克难,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工作稳步推进,引导高污染工业企业“退城入园”,重点打造航空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煤化工、光伏设备等产业链,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非资源型产业,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协调发展水平,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中心。

更让人欣慰的是,今年一季度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开局较好,截至3月底,360个拟定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277个,开工率77%,累计完成投资197.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9.7%,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放眼秦东大地,一个个项目开工建设,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即将投产……渭南热电联产项目主厂房框架全部到顶,辅助厂房基础全部完成,计划年底前一期机组投产运营;高新区新能源大数据中心主体封顶;总投资4亿元的蒲城蓝晓科技特种树脂生产基地完成年度投资的70%,预计三季度建成投产;维产业园项目5栋厂房全面施工;富平羊乳产业化改扩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的32%,五个车间基础施工完成。这些引人瞩目的数据,充分印证了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化茧成蝶”的历程。

当前,渭南的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能源工业占比不断下降,战略新兴产业和产业园区发展不断提速,推动渭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点燃”了渭南经济发展新“引擎”。

现在渭南市正和着时代节拍,踏着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坚定步伐,向着加快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的目标高歌猛进,昂首前行。

新闻推荐

渭南市第二医院举办庆祝建院75周年暨“5·12”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

院长徐兆宏为先进护士颁奖。本报讯(雷皓越记者强晖)伴随着五月的芬芳,一年一度的“5·12”国际护士节如期到来。为弘扬...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