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华山”的保电经

渭南日报 2019-05-08 10:36 大字

渭南日报 记者 牛纲

黝黑的皮肤,长期风吹日晒的面庞,言语不多,但一提到自己的工作,提到华山中的一草一木、角角落落,他便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

他叫张宏强,是国家电网渭南供电公司华山供电站(后更名为城郊中心供电所)的一名巡线工,肩负着华山景区内电力设备、线路供电的维护工作,一干就是25年。供电所的小伙子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老华山”,他对华山有特殊的感情,不仅业务熟练,还总结出了一套保电经:沿途最美华山松,春风呼啸缠线间。巡视看线更看天,雨季注意5号杆。千年古刹老线多,精细排查要频繁。

沿途最美华山松 春风呼啸缠线间

有一句俗话很形象:“华阴的风,一年刮一次,一次刮一年。”华阴地处渭河、洛河、黄河三河口,从古至今都有“烈风吹华阴”之说,风力常常达到八九级。

华山景区内15号杆塔附近,张宏强驻足细心观察了很久。“2015年8月23日,一场12级大风袭击了华阴,景区全面失电,原因就是因为这棵华山松触及线路导致接地。但这棵华山松已经二三百年了,属于景观树,不能砍伐,只能修枝,所以隐患总是存在。每次巡线,都要四面八方仔细看。不仅这一棵,沿途所有树木都要重视,虽然松木不像其他树木一样叶阔枝长,一旦风大时,同样会造成严重后果。”为了防止事故,每年的春秋两季,张宏强都会带队仔细排查,对线下树木进行修剪,防止树木碰线,引起跳闸。

巡视看线更看天 雨季注意5号杆

华阴还有一句俗话:“有风刮滩,有雨下山。”山上的雨从来都是又大又急。华山道沿山而凿,时而蜿蜒,时而竖直,自古以险峻闻名。为了不影响旅游胜地的美景,很多电缆都架在绝壁上,电杆则架在主路旁的河道、小路旁。在七八月,每逢天阴,张宏强都会捏一把汗。

去年7月22日,天阴得厉害,张宏强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判断山上肯定下大雨了,而为华山西大门供电的多个杆塔就立在河道上。西大门是进山的必经之地,在旅游旺季每天要迎接3万余人,很多游客喜欢夜晚爬山,供电及照明直接关系到游客的安全。

为保障游客安全,他立刻和抢修队联系,开车进山。令人震惊的是,开车刚到华山西支线5号杆的地方,张宏强便看到5号杆被山上涌下的水流冲走。多亏提前联系反应及时,迅速启动预案开展抢修,才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供电。当晚,看着进山路,灯火依旧,各项设施照常运转,张宏强才放心下山。

张宏强和他的同事在巡线

千年古刹老线多 精细排查要频繁

5月初至10月底是华山的旅游旺季,以前保电是“五一”“十一”、元旦24小时坚守,现在随着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清明、端午、重阳登山的人也越来越多。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华山古庙会、登山文化节、秋千节这些特殊日期都成了保电的重要节点。而玉泉院作为道教圣地,一年四季香火都很旺,每个上山的人,都会来祭拜。所以,在张宏强心里,玉泉院是每次必查的一个点。

玉泉院的电线老化问题比较严重,院内古庙宇木质结构,再加上香火不断,防火显得尤其重要。从2016年起,张宏强班组就开始对院内线路进行更换、整改,由于电路整改要配合景区修葺计划以及日常安排,目前还存在一些危险点。张宏强不仅定期巡视查看,还组织了玉泉院电工培训班,为他们讲解电力知识、分析隐患,教授简单的应急检修,防止低压线路引发事故。

25年来,张宏强在华山里穿行上千次,上山下沟、蹚河越川。每次负重15公斤,行走30余公里,他知道沿途哪里有大石可以歇脚,知道哪家农户饭菜最香,也知道何时会山花烂漫……他的右肩因为长期负重而倾斜。张宏强说:“以前在部队扛枪,转业后扛工具包,都是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都是为人民服务!”

新闻推荐

市政府专题研究推进中心城市生态绿廊建设

市政府专题研究推进中心城市生态绿廊建设李毅出席并讲话渭南日报记者张向辉5月6日上午,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渭南中心城...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