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品种升级品质打造品牌 华州区“三驾马车”拉动现代农业迈向中高端

陕西日报 2019-04-01 07:36 大字

3月29日,在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莲峰设施农业产业园,农民群众正在采收刚刚成熟的普罗旺斯番茄。2018年,华州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区农业产值突破1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70元,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数量提高、质量提档、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本报记者郑栋文/图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对于莲峰设施农业产业园的负责人刘梦莉来说,这段日子是她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不仅要趁着大好时光春耕、春灌,她还得组织大伙儿抓紧采收设施大棚里的新鲜果蔬。“冬天种的普罗旺斯番茄熟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客户都抢着下订单,供不应求。”刘梦莉笑着道出了自己“幸福的烦恼”。

刘梦莉负责的产业园位于渭南市华州区,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禀赋。明代的《华州初志》就有“华则涉渭,无地不宜蔬,凡蔬之类,无一不备”的记载。那么,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呢?华州区委、区政府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将视线锁定在现代农业产业链的中高端。

原来“随大溜”,现在种“稀罕”

一进大棚,平日里稍显木讷的王纪华就像是换了个人。检查温度湿度、查看光照、摘除嫩梢,一连串沉稳熟练的操作,让人感觉他不像农民,倒像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这里种的青椒马上就要上市了,可马虎不得。”说罢,王纪华又步履飞快地赶往下一座大棚。

在莲峰设施农业产业园里,王纪华管理着40个大棚。去年,靠着工资和分红,他一年就收入了15万元,年薪超过不少城市里的上班族。“螺丝青椒赚了4万元,普罗旺斯番茄赚了8万元,每个月还有将近3000元的工资。”站在田埂上,王纪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不光是王纪华,园区里还有不少领着高薪的农民。“写字楼里的是白领,工厂里的是蓝领,咱园区里的农民应该叫‘绿领’吧。”柳枝镇党委副书记赵鑫笑着说。谈起农民收入,华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卫涛认为,新品种是增收的诀窍之一。“种好一个新品种,就是端上了一个金饭碗。”他说道。

“普罗旺斯番茄果形好、颜色红、味道甜,很受高消费人群喜爱。”刘梦莉说,“因为品种稀有,这种番茄的售价要比大路货高30%。在大城市,高端超市还给番茄套上网袋,按个儿卖。”

让人稀罕的新品种不仅有普罗旺斯番茄和螺丝青椒,还有“恐龙蛋”华州杏李、“珍珠蛋”芦丁鸡蛋等,甚至连原本生长在南方的水果也在华州扎下了根。

走进富华农邦产业园的连栋玻璃温室,穿过两层保温门,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步道两旁,是一株株整齐排列的小乔木。绿油油的枝叶间,挂着黄澄澄的果实。“这是咱们引种的香水柠檬,来订货的客商说,这是英式下午茶的必备。”园区负责人叶飞乐呵呵地说,“对了,那边还有红心火龙果,咱们这儿熟透了才上市,口感比原产地还好。”

大棚里“南果北种”,大田里也“别出心裁”。秋葵、猕猴桃、葡萄、草莓、雪桃……这里栽培的果蔬无一例外选择的是市场上不常见或紧俏的品种。“只要品种稀罕,就不愁卖,菜市场里也在‘消费升级’。”叶飞说。

原来种地“随大溜”,现在种“稀罕”。华州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变化正在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积攒后劲。现在,华州区常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多达近百个,其中果蔬新品种就有60多个。

不只看产量,还要讲质量

抛开辖区面积因素,单就水土和气候条件而言,华州与关中平原几个被誉为“白菜心”的县不相上下。每年,有90多万吨优质果蔬在这片土地上收获,装在人们的“菜篮子”里走进千家万户。

那么,华州的“白菜心”又在哪里呢?答案指向瓜坡镇君沙村。

一说起君沙村,村党支部书记熊永红总是显得很自豪。村里不仅坐落着一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还拥有一家省级百强合作社。2018年,园区、合作社生产新鲜蔬菜6980吨,实现销售收入2884万元。

君沙村的骄人成绩,来自对“产量”“质量”这两项指标的双重把控。多年闯荡市场的经验让君沙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高质量加上高产量才能收获高效益。

掀开一座拱棚的门帘,葡萄藤下套种的一捧捧花椰菜映入眼帘。与常见的品种不同,这些花椰菜花球松散、花柄细长,花蕾上泛着一抹淡淡的奶白色。“这是有机菜花,学名叫松花菜,是按照浙江客商的要求种植的。有病枝就摘掉、有虫吃就放天敌,原则是决不用化肥和农药。”主人李智利侃侃而谈。他说,自己总共套种了15棚松花菜,一茬就收入了7万多元。

记者从熊永红口中得知,君沙村种植设施蔬菜的规模已经超过1000亩,其中日光温室占地765亩,大中型拱棚占地395亩。规模种菜,如何做到保质又保量?走访中,李智利和很多群众都提到了一个新名词——“五统一”。

原来,君沙村发展设施农业采取的是“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统一标准建棚、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产品。这样一来,不但农民抱成了团,产业也聚指成拳。过去闯市场的“小舢板”,现在变成了“大航母”,产量质量双双提升。

新颖的现代农业经营理念,还得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加持”。现在,君沙村的大棚里不仅安装了膜下滴灌、微喷设施,还集成了绿色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专门从山东聘请的高级农艺师驻村指导,省市专家教授定期前来培训,合作社生产的辣椒、番茄、豆角纷纷拿下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去年,村里每座日光温室的平均收益超过4万元,拱棚的平均收益也有近万元,纯利润超过1300万元。”熊永红说。

既有“老字号”,又有“新旗舰”

陕西有句老话说:“赤水的葱,孟塬的风。”由此可见赤水大葱的名气!在陕西,华州出产的赤水大葱是老字号的名牌农产品,还承载着浓浓的关中风味。

细细剁成的碎葱花,和红彤彤的辣子面在一碗面的中间堆出一座“小山”,一勺烧得滚烫的菜油顺着“山顶”泼下去,“刺啦”一声喷香扑鼻。难怪有老饕说,一碗少了赤水大葱的油泼面是没有“灵魂”的。

同样算得上是华州老字号的,还有渭南华州山药、“华州牌”精装菜和柳枝香椿。每逢春节,这些华州出产的老字号农产品总是成为市场上的紧俏货,往往刚上柜就被抢购一空。

“我们不仅培养农民的品牌意识,也涵养市场对华州农产品品牌的认可度。”李卫涛说,“组织农民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洽谈会、博览会、展销会都是每年的‘保留节目’,他们的足迹遍布省内外。”

现在,华州全区注册的农产品商标多达65个,16种特色蔬菜获得西安市农产品准入认证。“华州大葱”被确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渭南华州山药”被审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华州出产的杏李、柠檬、火龙果、西红柿斩获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

老字号焕发活力,“新旗舰”扬帆启航。

2018年10月,“与华相宜”区域品牌首次亮相首都北京。在第五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暨第二届渭南·北京经济合作活动周上,这个从西汉瓦当中汲取的创意,让很多客商对华州、对华州的物产留下深刻印象。

“区委把注册品牌的工作交办给了我们局,2018年我领着同事们反复调研,多次召开会议论证,‘与华相宜’品牌最终注册成功。”华州区市场监管局局长余建军说,“区域品牌的使用是无偿的。只要是华州的农产品就可以免费用在产品包装上,有政府信用做背书。”

品牌运营费用由政府承担,使用权则无条件地交予群众。透过“与华相宜”品牌,不难读懂华州区委、区政府良苦用心。余建军说,他们正在与区文化和旅游局携手推进区域品牌建设,为华州现代农业迈向中高端释放品牌红利。

又是一年春来到,万物更新春花俏。新时代里,渭南市华州区正在用实干创新,讲述更多“春天的故事”。

新闻推荐

薛华被任命为临渭区财政局局长

华商报讯(记者唐保虎)3月27日渭南市临渭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任免人员名单。决定免去:闵渭...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