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变革”带来“大提升” 渭南市政协探索创新调研工作的“五变”启示

各界导报 2018-12-27 01:00 大字

刘小成

创新是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不竭源泉。今年以来,渭南市政协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获得感满意度为标准,破除禁锢、打破常规,着力在调研视察环节和方式上探索创新,突出求新、求变、求突破,调研质量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有效推动了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做法一:背靠背调研听真话 在调研座谈会开法上“求变”。过去,部门和下属单位、政府和企业有时同时参加一个调研座谈会,大家在共谈一个话题时,下属单位和群众有时碍于面子、惧于权威,唱赞歌的多,说真话的少。在今年营商环境调研中,渭南市政协转变思路,背靠背召开会议,参会人员心无顾虑,谈实情、说现状、摆问题、出对策,调研组掌握了从汇报中、材料上找不到的真实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情况提供了一手资料。

做法二:不搞陪同察实情 在调研要求上“求变”。过去,调研组到一线调研,面对陪同领导干部,群众不敢说、不想说、不愿说心里话。在今年对全市脱贫摘帽情况进行调研时,渭南市政协另辟蹊径,不搞层层陪同,调研组随机进户,与群众面对面交谈,了解收入、生活、就医、上学、养老等方面的情况,群众没有压力,敞开心扉说变化、谈问题、提希望,调研活动真正深入到基层一线,更贴近民心、更接地气。

做法三:电视问政接地气 在调研环节上“求变”。过去,一项调研活动主要由实地看点、座谈、交流、撰写报告等环节组成。在今年的优化营商环境调研中,渭南市政协针对调研课题涉及面广、群众比较关注的实际,拓宽思路,在规定动作之外,增加了电视问政环节,把政府、部门置于镜头之下和公众面前,接受委员问政。这种把政协民主监督、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融为一体的监督调研,针对性更强,社会影响力更大,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

做法四:“三小”调研求实效 在调研方式上“求变”。在近期开展的省、市、县三级联动专题民主监督调研时,渭南市政协防止调研穿新鞋走老路,与时俱进采取“小分队”“小座谈”“小会诊”的形式开展调研。“小分队”即调研组规模小、人员素质高;“小座谈”即分门别类召开座谈会,参会人员要精,到部门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业务科室会议,与县上合开有关会议;“小会诊”即带着问题开展现场议政式民主监督,看哪些问题解决了、怎样解决的,针对未解决和新发现问题,现场探讨方法、对策。“三小”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切口小、针对性强,起到了答疑释惑、理顺情绪、助推解决问题的作用,受到了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的充分肯定。

做法五:督办案例重转化 在调研成果转化上“求变”。在三级联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调研工作结束后,渭南市政协及时把工作中的普遍问题、重点问题以及对策建议以报告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作了报告。对调研过程中群众、企业反映的具体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了疏理,形成了渭南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政协建议案,及时向有关部门交办并进行督办,促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有效解决,提高了政协民主监督的社会效果。

“小变革”带来“大提升”。渭南政协创新开展调研工作,使过去方式单一、模式固化的调研变得丰富、生动、鲜活起来,同时也把调研的触角更加贴近民心、更加接近现实,建议对策更为精准。2018年市政协14次协商议政活动形成的12份调研报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5件,其他市级领导批示7件,绝大部分建议被政府采纳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如围绕纪念渭华起义90周年,市政协向市委报送的《关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渭华精神宣传教育活动的建议》,受到市委书记的重视,市委办公室印发通知,在全市开展“弘扬渭华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宣传教育活动。

新闻推荐

华州区环卫服务市场化

本报渭南讯(记者杨晶)12月20日上午,渭南市华州区环卫服务提升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实现了华州区环卫绿化市场化运作,将提高城市...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