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新作为 渭南高新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亮”实招

陕西日报 2018-12-11 06:48 大字

本报记者郑栋通讯员周微娟

高效征迁保障项目快速落地,容缺预审实施备案项目在线审批,贴心服务助力民营企业打通“堵点”……今年以来,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渭南高新区坚持“项目为王”,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中“亮”出实招。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渭南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正在成为吸引优秀人才、优质企业和优势产业的一张新名片。“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创新出更多务实举措,努力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新增长极。”渭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朱忠效说。

服务重点项目建设

彰显高效率

一直以来,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的征迁工作是难点中的难点。可在渭南高新区,市级重点项目——广汽西北物流中心只用了10天时间,就完成了97.1%的征迁协议签订工作。这个高效率的“高新速度”所反映的,不仅是群众对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还有渭南高新区扎实细致的工作举措。

为了确保重点项目如期落地开工,渭南高新区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坚持按权补偿、按人安置,工作流程和补偿金额全程公开透明,把这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工作“晒”在阳光下。与此同时,渭南高新区还持续开展违法建筑专项治理行动,有效遏制私搭乱建行为,维护了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

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工作现场,就是渭南高新区党员干部们的“练兵场”。主要负责人挂帅、分管负责人牵头、精干力量沉在一线,发扬“高新铁军”日夜奋战、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党员干部经常在基层一线宣讲政策,在厂房车间靠前服务,为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开辟“绿色通道”。

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突出便利化

今年,很多来渭南高新区政务服务窗口办事的人们发现,以往需要多跑几次的事情,现在跑一次就够了。甚至因为自己疏忽而有疏漏的环节,也能“容缺”办理。在他们眼里,渭南高新区的政务服务大厅比以往更有温度了。

围绕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业创新活力最强的营商环境提升目标,渭南高新区探索推行了“容缺审批”“并联审批”制度,不断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同时,渭南高新区还全面推广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该平台运营以来,已在线审批备案项目96个,办结率100%。

为了让行政审批服务更便利,渭南高新区还系统梳理了“最多跑一次”事项,投放了事项服务清单、告知单,方便群众和企业查询、了解。渭南高新区行政服务审批大厅还提供速递代办服务,真正让群众和企业享受到“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利用云政务、手机APP、微信客户端等平台,渭南高新区还定期公示“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及流程,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助推民营经济发展

凝聚行动力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渭南高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受到了很多民营企业的青睐。沃泰科技、先农生物制剂、惠丰医药、长城金点等多家企业先后落户,渭南高新区已经成为民营企业投资渭南的首选地。

如何助推民营经济发展?渭南高新区将重心放在投资服务上。今年以来,渭南高新区坚持以需求、问题和效果为导向,凝聚各方合力,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激活发展新动能。树立“企业家功高、纳税人至上”的服务理念,渭南高新区各级各部门主动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民营企业感受到来自“自家人”的温暖。

助力企业登上产销对接平台,助推企业开拓新兴领域市场,全力缓解企业融资困境,促进企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渭南高新区瞄准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因企施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今年,渭南高新区先后助力13家企业申报项目19个、平台5个,累计争取各类扶持资金528万元,推动装备制造业逐步向智能化领域发展。

新闻推荐

临渭政协视察全区公路建设

本报讯11月28日,渭南市临渭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全区公路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视察。区政协副主席王东亮带队。视察组一行实地...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