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方百姓安宁 渭南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高娟
如今,在渭南城区的大街小巷,一个个高清摄像头像天眼一样,全方位监控着城市的每个角落;重要路段街面、车站广场,警灯闪烁,公安民警全副武装进行巡逻,昼夜守护着城市的平安;大小社区里,随处可见戴着红袖章的义务巡防队员,排查消除安全隐患;街头广场上,能时时看到大妈们扭动腰肢、跳着欢快激情的广场舞……一幅幅画面体现着渭南的祥和、稳定、团结。
近年来,渭南牢牢把握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以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为核心,把专项治理和创新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面推动综治和平安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基本实现了发案减少、秩序良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强化治安防范编织平安“天罗地网”
每当夜幕降临,警用巡逻车不时在渭南中心城区大街小巷来回穿梭,一盏盏闪烁的警灯守护着万家安宁……“每次上完夜班,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闪烁的警灯,心里踏实了不少,这座城市越来越让人觉得安心!”在渭南城区工作的湖南人王瑜告诉记者。
如何提升市民的安全感,社会治安防控是第一道考题。渭南以“立体化防控”作出了回答,既要防得全面,又要防得仔细,才能编织好平安之网。
近年来,渭南以点线面齐抓共管为抓手,盘活警力,优化资源,确保社会面治安持续稳定。一方面,有效整合行业部门数据,接入高清治安卡口、视频监控,形成信息资源的数据云,实现了全市数字集群无缝隙覆盖,点对点调度、扁平化指挥、动态化布警。另一方面,实行三级网格化巡防勤务模式,设立巡区、点位,重要部位24小时屯警布防、动中备勤,重大活动启动军警联勤、武装巡逻,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随着社会发展,警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渭南最大限度调动民力参与,将专职巡防、义务巡防等平安志愿者队伍进行整合,统一佩戴“治安巡防”红袖章,民警带队、看门守栋、错时巡防,在全市编织了一张“红色安全网”。
在抓好巡逻防控的同时,渭南深入开展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按照一小区一个问题档案、一小区一套整治方案、一小区一套整治措施的工作原则,在全市摸排出治安突出问题居民小区,逐一进行整治;以“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平安校园行”活动为主线,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校园警务室370个,检查校园及周边,对发现的治安隐患及时消除,查封搬离校园周边各类营业性娱乐场所及摊点60余处,查处涉校治安案件20余起;加强对重点区域、行业、重点群体、重点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摸排核查,源头预防和减少治安风险隐患。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之中,制定印发了《渭南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级26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财政划拨专项资金,抽调专人组建办公室。组织市县两级扫黑骨干参加培训,公检法分系统举办业务能力培训。积极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活动,通过印发张贴通告,悬挂横幅,竖立电子滚动屏,发送手机短信,制作电视宣传片,组建流动宣传车,设立举报电话、邮箱等,在全市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攻势。加强信访督查,建立问题清单,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保证全部整改到位。可喜的是,渭南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公安系统绩效考核第三季度位于全省第一,半年综合考核排名全省前列。
如今,渭南防控体系融合了“人防、物防、技防”,实现防控力量布局合理、防控机制运行高效、防控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了重大刑事发案下降,可防性、侵财性案件下降,公共安全事故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崔正博)日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首次公布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联合惩戒“黑名单”。64人被吊销驾驶证,其中40人因饮酒、...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