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檄文是网文,这乌龙闹的
如此破绽都看不出来,难免让人怀疑管理人员尸位素餐。根据规定,博物馆展出文献须经过层层审核,难道层层都流于形式?当市民特别是孩子们满怀敬畏和期待走进博物馆,看到这份错用的“檄文”,又会做何感想?
□陈广江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渭南市博物馆三楼历史人文主题馆内近现代时期关于胡景翼的介绍展示中,有一篇《讨陈檄文》,该文章全篇错用了2010年国美控制权之争时的一篇文章,并不是历史上胡景翼发表的《讨陈檄文》。对此,博物馆工作人员承认了错用文章,并表示会尽快更换。(10月8日《华商报》)
明明要展出的是民国时期的《讨陈檄文》,渭南市博物馆却硬生生地将一篇网文搬了上去,如此“穿越”让人大跌眼镜。网文中写着“今国美当权者,陈氏是也……”如此明显的破绽都看不出来,难免让人怀疑管理人员的尸位素餐。根据规定,博物馆展出的文献须经过层层审核,难道层层都流于形式?当市民特别是孩子们满怀敬畏和期待走进博物馆,看到这份错用的“檄文”,又该会“收获”什么?
一边声称“所有展品均经相关专家审核过,应该没有问题”,一边闹出这种张冠李戴、驴唇不对马嘴的“乌龙”。本应是最有文化的单位,却出了这种最没文化的闹剧,此时渭南市博物馆的尴尬和窘迫一定是“大写加粗的”。客观而言,博物馆象征着城市文化底蕴,见证着历史风云变迁,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形象窗口,也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如此乌龙实在“伤不起”。
但事实上,地方博物馆犯类似低级失误并非个案,最典型的就是游客时常在一些博物馆的展品、指示牌等文字资料中发现错别字。据报道,几年前,宁波博物馆一块86字的指示牌上竟出现了4个错别字,引发社会广泛热议。显而易见,这些低级失误与能力没有太大关系,也不仅仅是有没有文化的问题,还关乎最基本的责任心和敬畏心。
通过这份尴尬至极的乌龙“檄文”,公众窥视到了某些地方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口号喊得山响,实则只是搞形式、走过场,职业操守令人怀疑。这也让人联想到了一些地方频频出现的乌龙标语事件,尽管每次都引发舆论围观,但最后“背锅”的往往是印刷公司,处理结果往往是更换了之,犯错成本之低令人无语。
更换乌龙“檄文”容易,查找低级失误产生原因也不难,难的是保持敬畏之心、责任之心。有些低级失误真要想获得群众谅解,应以诚恳道歉并启动问责为前提,这次乌龙“檄文”事件就属于此类问题。对于某些人来说,如果真的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心和责任感,就不要再滥竽充数了,早点离开这一岗位也好。
新闻推荐
李明远在全市国庆假期安全生产和旅游安全工作专题部署会上强调 加强应急值守狠抓措施落实 让群众过一个平安祥和的节日
本报讯(记者张向辉)9月30日,渭南市召开国庆假期安全生产和旅游安全工作专题部署会。市委书记李明远主持并讲话,市长李毅部署...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