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109对老人庆金婚 听他们说什么是幸福 “彼此陪伴,一起吃很多顿饭”
“幸福婚姻的秘诀是什么呢?”金婚老人们不约而同答道——“包容,体谅”。9月28日上午,在渭南市第三届金婚庆典活动现场,77岁的赵芳霄和78岁的老伴张鹏军一脸幸福,他们说:“拍了婚纱照,又牵手走红毯,还有点不好意思。”
她每周最开心的事就是收到他的信
赵芳霄和张鹏军都是渭南市华州区人,从部队转业后回原籍从事医疗工作。回忆起50年的婚姻生活,赵芳霄笑呵呵地说:“我俩相知、相爱、相守,其实得感谢那上百封书信。”
1962年,在西安上护校的赵芳霄与同学张鹏军相识,因彼此有好感,经常一起回家、返校。1962年年底,赵芳霄护校毕业分配到北京,从此开始了与张鹏军书信传情的日子。“那时候只能是写信。我写信,等到回信得一周。那会就是盼呀盼,除了工作,每周最开心的事,就是收到他的回信。打开信封那一刻,真是见字如面呀!”赵芳霄说,那种心情是她一直珍藏的记忆。1968年,张鹏军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新疆。“他去了新疆后,我身边很多同事朋友就张罗着给我介绍对象,但那会心里早就认定他了。”
1968年年底,两人请好友吃了顿饭,就算举行了婚礼。婚后,两地分居的他们仍以书信传递思念。让赵芳霄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张鹏军来北京探亲,结果部队一个电话打来,立马收拾返回。送张鹏军走的时候,“我在火车站一边哭,一边磨蹭,就是不愿让他走。”1971年,赵芳霄调到新疆,一开始艰苦的条件让她很不适应,但一家人团聚让她很欣慰。张鹏军说,那时他做军医,一直忙工作,家中里里外外都是赵芳霄照料,甚至大女儿出生当天他都不知道。“我老伴任劳任怨,勤俭持家,是个有思想、生活独立的女强人。转业回来后,儿女、老人全靠她照顾。”
回顾50年的婚姻生活,两位老人说,婚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和锅碗瓢盆奏响的交响乐,最大的幸福就是“彼此陪伴,一起吃很多顿饭”。
他们夫妇俩对对方从不吝惜溢美之词
另一对金婚夫妇——78岁的员卫昕和76岁的候俊相识于1968年,员卫昕是西安交大的高材生,候俊是西北大学的才女,虽条件艰苦,但缘分将两人连在一起。
作为陕西省第一批火箭研发高能燃料的大学生,员卫昕肩负着国家的科研重任。忙于工作的他没有时间照顾妻子。1970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而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夫妇俩只能将孩子送回老家托人照顾,直到第二个孩子出生,条件允许了才接回孩子。此后员卫昕工作变动,候俊脱去警服,跟随丈夫来到渭南。
谈及50年风雨同舟,夫妇俩对对方从不吝惜溢美之词——“善良,可靠,实在”,平淡的话语饱含着他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浓浓爱意。
据了解,此次金婚庆典活动由渭南市老龄委、民政局等单位主办,共109对金婚老人参加。华商报记者 邢雪雪
新闻推荐
渭清公园一角渭南高新区开展全员植树活动高新小学展览治污降霾手抄报“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主题宣传活...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