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融入百姓生活 ——渭南市“七五”普法工作系列报道之三

渭南日报 2018-09-25 01:04 大字

本报记者 高娟

驻足朝阳公园法治文化主题广场,“法治”“廉政”“文明”主题突出,造型设计融传统文化、法治文化与园林艺术于一体,洋溢着浓郁的法治文明气息。公园不仅成为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成为渭南市文明创建法治宣传的新亮点。像此类法治文化主题广场,在渭南常常都可见到。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平安法治宣传阵地、普法宣讲团、菜单式普法,项项务实之举,传递法治惠民的温暖。

自“七五”普法以来,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渭南将法治文化品牌建设作为创新法治宣传教育载体的重要手段,在全社会凝聚“法治”的价值共识,营造弥漫法治文化的环境。在创新普法理念方式,渭南加快推动普法工作从“做了”向“做好”转变,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转变,使公平正义更好地以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到的方式得以实现。

坚持“点菜普法”。面对社会群众多元多样多变的需求,在知共同、找不同、求认同的基础上,普法讲师团坚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分众释法、精准发力。针对领导干部、公务员,普法讲师团重点围绕《宪法》《监察法》等开展专题讲座,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针对青少年群体,普法讲师团重点围绕加强预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权益保障和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采取以案说法、咨询问答等形式,增强法治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针对广大市民群体,普法讲师团重点进行《物权法》《继承法》《人民调解法》等群众关心的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履行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性。“你点我讲,按需授课”,有效解决了“需法”和“普法”脱节的矛盾,提高了各普法对象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理论水平。

实施“阵地普法”。全市先后建立了9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全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1个陕西省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36个市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96个法治文化广场、13个安全文化主题公园,一个个标准化法治文化示范建设重点项目遍地开花。在这些普法基地上,你会定期不定期看到开展的法治宣传咨询活动,大大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知晓率。同时,将法治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在人群密集的镇街、村组建成法治文化广场242个、法治文化长廊168个,法治文化街150多条,法治文化墙2000多面,实现了法治文化镇村全覆盖。

创新“智慧普法”。市县两级普法部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普遍开设普法栏目,加大宣传。同时,加大新媒体、新技术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运用力度,不断改进完善市、县、镇(街)、村(社区)四级普法微博微信集群,形成普法矩阵。开展“与法同行”新媒体普法大赛线下赛13场次,全市3万多名干部群众学生参加,提升了法治宣传的趣味性,扩大了法治宣传的覆盖面。

融入“文化普法”。市委依法治市办利用法治道德讲堂,开设法治系列讲座,推动法治、德治、自治一体化建设。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临街电子显示屏、沿街店面、建筑施工围挡等社会媒介和窗口单位、城市社区、商业街区等公共场所,宣传普及相关法律法规,让法治符号密布社会空间。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积极发展一批敢讲会讲善讲、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基层宣讲员,将身边的法治故事编成秦腔、快板、小品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民俗文艺活动宣传法治,增强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市县两级组织举办大型法治文艺汇演100余场(次),主题征文26次,书画展15次,组织各种法治文艺下乡巡演活动150余场(次),拍摄法治短剧、微电影、栏目剧50余部,法治文化的引领作用有效彰显,形成了干部群众人人学、城市农村处处见、网上网下时时有的法治宣传生动局面。

法治宣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渭南将继续大力推进普法宣传工作,奋力谱写法治渭南新篇章。

新闻推荐

贺荣在渭南市调研督导专项整治工作时强调 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本报讯(记者彭斌)9月20日,省委副书记贺荣在渭南市调研督导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时强调,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把营商环...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