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前行,守护“渭南蓝”
本报记者杨欣
凌晨三点的渭南城区,清冷而不张扬。
朝阳大街西段,一台灰色的洒水车正在忙碌地作业,12名环卫工人一字排开紧随左右,原本灰蒙蒙的道路很快回归本色。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洒水车和环卫工人的身影也越来越远,只留下一条干净整洁的街道。
道路扬尘治理可以说是铁腕治霾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治理效果好不好,群众感受最直接。在全市铁腕治霾工作中,临渭区环卫局承担着渭南主城区道路的机械化清扫、洒水和喷雾除尘抑尘等职责。“为了有效降低城区道路扬尘污染,我们不断提升城区道路湿式机械化作业,强力推进治污降霾工作,从源头上解决扬尘搬家的问题,守好大气污染防治‘最后一公里\’。”临渭区环卫局局长盛来运说道。
精细化管理守好“最后一公里”
7月7日,正午时分,前进路中段,一辆洒水车开启了雾状喷淋,随着洒水车缓缓驶过,原本灰色的路面变得干净清爽。
“这几天,温度持续升高,城区部分路段两边有建设工地,为降低路面扬尘污染,我们及时调整作业方案,增加洒水降尘频次”,临渭区环卫局副局长刘炜告诉记者:“平时洒水车每2个小时跑一趟,如果空气扬尘指数较高,就每小时洒1次。”
近年,临渭区不断加大湿式环卫作业机械设备投入力度,先后购置新型环卫洒水车17台,高炮喷雾车6台,多功能洗扫车16台,小型电瓶机扫车52台。临渭区环卫局严格按照城市道路作业要求,科学调配城区湿式机械化作业车辆,坚持道路冲洗除尘与湿式清扫相结合,严格道路保洁作业标准,实行机械化清扫、精细化作业、地毯式吸尘、定时段清洗、全方位洒水的“五位一体”的作业模式,从源头上防止道路扬尘反复。水车按路线分班次对城区主次干道进行冲洗、洒水、低空喷雾降尘作业;高炮喷雾车分区域,不间断配合水车对城区主次干道进行喷雾降尘作业;洗扫车全天候对城区主次干道冲洗到路边的杂物进行洗扫清理。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对作业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调度。采用公网集群对讲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了湿式机械作业管理和调配力度,有效提高了环卫工作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使湿式机扫作业工作科学调配、精细作业、无缝隙覆盖。
随着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区主干道路黑色路面作业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人行道及路沿石等道路卫生死角,成为影响城市道路作业质量的一个绊脚石。为了解决人行道保洁标准不高的问题,该局试点性购入10辆电动三轮冲洗车。据刘炜介绍,电动三轮冲洗车具有水流量小、压力大,操作灵活、轻便等特点。既可以冲洗人行道、路沿石,又可以冲洗路边的卫生死角,还可以穿梭于大型机械无法到达的区域进行细化冲洗作业,有效提高路面整洁程度。针对三轮冲洗车作业能力有限,今年4月份,该局又调整三轮冲洗工作模式,由原来单车分片冲洗,调整为重点路段多车分段联合和人工刷扫人机配合对人行道及路沿石进行冲洗作业,充分利用三轮车可调节喷枪,根据道路实际情况逐段选择不同的冲洗方式,提高了重点路段人行道及路沿石冲洗的力度的效果。
创新方法努力变成“最好一公里”
“难怪最近几个月城区道路越来越干净整洁了,你们太辛苦了,赶紧吃块儿西瓜!”(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渭南市召开生态环境保护督查第一轮工作汇报会 张建军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本报讯(记者张伯阳)7月6日,渭南市召开生态环境保护督查第一轮工作汇报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建军参加会...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