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华相宜 汉代瓦当
渭南博物馆展厅
“与华相宜”汉代瓦当
本报记者 颜伟文/图
说起瓦当,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再深层联想一番,它的用途仅仅是装饰作用吗?
进入渭南博物馆人文历史陈列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面陶土浮雕墙,在这面陶土浮雕墙上刻有四个大字“与华相宜”。这四个字缘从何来?又有何深意?讲解员杨京华介绍,这四个字来自于渭南博物馆珍藏的一块瓦当。瓦当上的字之所以能够成为博物馆陈列厅的主题,是因为它的历史背景深远、纹饰图案精美、文化底蕴丰厚。
这块瓦当出土于华阴市卫峪乡瓦渣梁,瓦渣梁是西汉时期京师粮仓的遗址所在地。此瓦当呈圆形,直径14.8厘米,中心圆钮突出,四个字呈双界四格分布,字体为篆体,顺时针旋转读法。整块瓦当构图细腻、文字巧拙,而是汉代瓦当中的精品。
瓦当,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瓦当又称瓦头,有保护木质屋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我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约在春秋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早期的瓦当为半圆形,上面的纹饰为白卷云纹等样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瓦当在图案形态和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秦代主要盛行动物图案的瓦当。到了汉代,达到瓦当发展史的高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瓦当艺术呈现出崭新的风貌,纹饰图案变化多样,地方色彩浓厚。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革和艺术创作上的空前活跃。瓦当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相得益彰。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纹饰图案也更为讲究,文字图案更是寓意深刻。
文字自古就是记录民族思想、理念、信息的重要工具。汉代的瓦当以篆体文字最有特色,使其成为一种独具特色建筑风格,它多用于宫殿、帝王陵墓、官署等建筑中,其主要图纹多为吉祥话语,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与华相宜”文字的解读也非常有意义。“华”字的狭义指“华山”,广义指“华夏”。据考古专家章炳麟先生考证,“花朵”的“花”与华夏的“华”是相通的。
所以“与华”就是与华山相生同寿,“相宜”指平衡和谐之意,而“与华相宜”指的就是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与华山这座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一样壁立千仞、坚韧不拔、气象万千。
从一块普普通通的瓦当中可以看出,古代先民们不朽的智慧结晶和卓越的审美能力。透过这块瓦当,也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之美,文字之美和传承之美。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雕刻等多种工艺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依据。此外,瓦当还是我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研究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渭南自古便是畿辅重地,渭南博物馆就以“与华相宜”这块瓦当为基点,渐进式地呈现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人们繁衍生息的遗迹,在渭南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因此,这块瓦当具有独特的意义,是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并举的珍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曲欣悦)近日,记者从陕西省渭南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该市已在全市创建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157个,可为...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