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全会好声音助推渭南大发展

各界导报 2018-04-20 01:01 大字

王建利委员记者张宝琦摄常伟委员记者张宝琦摄   王建利委员:让高素质人才扛起文化发展大梁

  □记者张宝琦唐冰通讯员张望荣

  渭南文化知多少?仓颉庙古柏见证着五千年的沧桑,司马迁的《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巍巍华山是大自然的恩赐,华阴老腔是原生态的回响,华州皮影是遥远的影像;宝莲灯的故事家喻户晓……4月18日,渭南市政协全会上,市政协委员王建利说,这些就是渭南文化的骄傲和自豪。

  历史属于过去,文化需要传承。如何更好地传承渭南文化?回顾近年来的发展,王建利认为,渭南文化发展上存在一些急需医治的创伤:一是喧嚣多于理性,急功近利多于科学的论证;二是作秀多于务实,形式主义多于丰厚的内涵;三是口号多于行动,表面文章多于默默地耕耘。

  渭南文化该怎么发展?王建利委员提出建议:

  一、实行领导问责制。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对无作为,乱作为的领导要追究责任。各级领导都要敬畏文化,要让决策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请名师做顾问。建议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制定文化发展战略规划,邀请专家学者对渭南文化发展把脉会诊,总体设计,分步实施,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文化的发展,需要资金作保障。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作家创作宣传渭南的影视作品,鼓励艺术家创作具有渭南特色的艺术作品,聘请专家精心策划,讲好“渭南故事”,提高渭南知名度,扩大渭南文化的影响力,让软实力变成硬实力。

  四、世上岂无千里马,人间难得九方皋。对有前景的文化产业要精准扶持,对优秀的文化人才要精心培养。给人才以平台,让他们成长;给人才以机会,让他们发热发光;让高素质的人才扛起文化发展的大梁。

  常伟委员:打造渭南“阳光康养”城市品牌

  □记者张宝琦唐冰通讯员张望荣

  关中平原城市群晋升为“国家队”之后,渭南作为城市群的“次核心”城市,如何抓住这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呢?4月18日的渭南市政协全会上,针对渭南大力培育发展涵盖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市政协委员常伟提出了建议:

  一、力争把渭南纳入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布局,成为全国康养产业重要示范区。

  围绕《陕西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年)》,切实做好“养老+”“旅游+”“文化+”“体育+”大文章,推动健康养老事业和产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建议成立市级领导协调机构。以经开区生物发酵产业为特色,全方位打造全国首家“中国酵素城”,把康养产业真正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民心产业和朝阳产业。

  二、依托华山的驰名度,把中医药养生作为康养产业的重要突破口。

  渭南市药用动植物、矿物等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为陕西省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年产量占全省13%)。全市在康养产业中尤其要着重打好华山康养这张区域品牌,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道家静修、养生居住、会议会展等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依托总投资9.8亿元的华山医疗养生中心、占地120亩的华州区中铁康乐医疗养老院和渭北中药材仓储物流加工基地等项目,加快中医药养生题材和生物医药创新研发基地结合,建立药膳养生养老产业研发基地,创造出具有华山特色的“旅游+医疗+养生”的新型产业结构,彰显华山景区“养生文化名山”的品牌形象。

  三、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康养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通过进行金融体制试验和创新,探索建立“养老银行”,实现养老与金融保险机构的合作。

  通过重点围绕“医疗+养老、旅游+养老”两大引擎,大力引进高端品牌康养机构,加快渭南康养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承办国家级康养产业发展论坛,联合争创国家级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打造渭南“阳光康养”的城市品牌、“中国康养胜地”的新名片。

新闻推荐

李毅参加政协渭南市五届三次会议第十一组讨论时强调 共同传承渭南精神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效能活力县域活力

  本报讯(记者白冰涛杨晓妍)昨日上午,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毅参加政协渭南市五届三次会议第十一(经济、新闻)组讨论,与政协委员共同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协党组书记、副市长吴蟒成一...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