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桃种李种春风 东秦无处不飞花 ——安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渭南日报 2018-04-19 02:06 大字

  本报记者程瑾

  

  频叶软,杏花明,画船轻……

  妩媚四月赴一场与渭南的约会,老街含笑,花儿轻吟,柳叶浅唱。此时的渭南,宛如出水芙蓉的少女,披着翠青碧绿的外衣,肆意地炫耀着她的年轻和活力。畅游其间,可感知千年文脉、厚重历史与多彩生态的完美交织。美,是每个人心里由衷的赞叹。

  沿着老城一直向西,一条条笔直宽阔的道路舒展了“皱纹”,一面面干净的墙壁告别了“黄褐斑”,道路两边一系列活泼可爱、神态各异的“中国范儿”公益广告朴素的字眼里闪着热爱祖国、中华美德、勤俭节约的光辉,一声声召唤的是敬老、爱幼、互助、友爱传统美德,温情脉脉地将人心握紧。十字路口、街头广场……“红马甲”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倡导文明礼貌、传递文明新风。社区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站式政务,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十分钟或十五分钟的“生活服务圈”逐渐形成。

  2018年,渭南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如今,在秦东大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传递着城市的温暖,凝聚着发展的力量,吹拂着文明的新风,点亮着核心价值观的明灯,创造着数百万群众的幸福生活。 

  

  上下齐心协奏一曲创建为民的乐章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了谁?渭南从创建之初便给出了答案:全体市民。

  从2015年创建文明城市之初,三年多的时间,很多市民切身感受到了创建带来的变化。菜市场更整洁干净了,停车更有秩序了,垃圾分类做得更好了,街道上越来越有秩序了……

  总之就是,生活在渭南越来越舒心了。

  文明城市创建之初,渭南市便构建起政府主导、全市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体系,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总指挥、市长为总指挥,市委副书记为常务副总指挥,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为副总指挥,30多个市直部门和四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对创建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各级各部门也成立相应机构,市、区、街办、社区“四级”协调联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机关单位各负其责。

  此外,渭南市还建立创建指挥部例会及调度工作会议制,实行市级领导包路段、包项目和区级领导包片区的“三包”工作机制,以及市创建办主任、科室包联项目组和牵头部门工作机制。制定下发《渭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意见》《任务分工》及年度《工作方案》,《渭南市关于严肃创建工作纪律强化责任追究的若干规定》,以制度管人管事,促进了创建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开展。

  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宣传部长会议对未来几年渭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出了工作要求,要对照新的评估标准,补短板、强弱项,特别要补齐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等软件,加快青少年宫、科技馆等硬件建设,从现在开始,就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牢。要统筹抓好各类文明创建,打好主动仗,增强自信心,既增数量,又提质量,力争推出更多全省全国级别的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力争2020年把渭南打造成全国文明城市。 

  

  以人为本谱写一段文明多彩的华章

  怎样的城市才算文明城市?文明创建的核心是什么?“要让建筑有温度,使冰冷的建筑与热情的服务紧密结合”“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应当把更多的公共空间留给市民”“不断提高群众的舒适感、愉悦感和幸福感”,虽然解释不尽相同,但似乎都指向一个核心关键词———“以人为本”,既要全民参与,更要全民共享。

  为此,一场全民参与的幸福接力赛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展开。

  文明城市之所以文明,首先要有文明政府。不久前出炉的“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数据显示,在全国259个地级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渭南市名列全国第38名,居西北五省第一。

  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渭南不断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完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培育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创新监管模式,打造“信用渭南、文明渭南”,先后制定下发了《渭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渭南市诚信企业嘉许制度》等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同时建立起全省首家多功能“信用渭南”网站平台,完善信用等级评价机制,依法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对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提出了明确要求,及时向全社会公布一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同时组织环保局、食药局、税务局、银监局等13个单位相继建立了本行业本领域“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开展信用评价,不断完善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体制机制,规范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对市民来说,文明的另一个解释就是便捷。走进渭南市行政服务中心,如同进入一个繁忙而有序的政务超市,整齐的服务窗口前,亲人般的热情接待让人倍感温馨,高效、便捷的审批绿色通道,更让群众体味到行政审批大提速所带来的极大方便。自从渭南市成立便民服务中心以来,不断缩短审批时限,压缩办事程序,集中办理经济社会事务和行政审批等404项内容,实现群众办事“一门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同时整合各类为民服务热线,成立“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咨询和求助。

  要建成更美更好的城市,就要有更便捷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让路更好走,水更好喝,住更舒适。基于此,去年渭南市实施18条断头路建设工程,在湭河上再架三座新桥,解决城区东西不畅、南北不通的问题。“引黄入渭”使市民告别饮用地下水的历史。华能热电联产项目将彻底解决渭南城区的供热问题。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博物馆、中心医院等一批城市公共设施陆续完工,城区12所新校相继建成招生。

  “以前的渭南运动无场所、休闲无去处,饭后想出去散步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这几年可不同了,人和公园、朝阳公园、体育馆……休闲的公园广场随处都是。要办事,基本上到市民服务中心一个地方就行了,比原来方便多了。”提到近几年的创文行动,家住朝阳大街的老吴连声称好,创文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众志成城翻开一页全民参与的新篇章

  2017年8月6日,渭南下起了小雨,在渭南市直单位工作的王先生放弃周末休息带着上初中的女儿来做志愿服务。“暑假孩子在家看到同学们都在做志愿服务,缠着要报名,我就带她来了”。当年6月20日,渭南市组织志愿者于早交通高峰时段在全城区15个十字路口参与执勤,纠正、制止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招募公告发出后很多人踊跃报名。

  城市的未来,取决于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成为越来越多渭南人的自觉行为。为发挥全市志愿服务在文明创建中的作用,渭南市相继以推动志愿服务进基层、进社区、进家庭为重点,促进志愿服务供需有效对接,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为重点,广泛开展医疗、法律、心理援助等社区志愿服务,以文明劝导、维护社会秩序、打扫公共场所卫生等为重点,组织开展了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以保护秦岭、黄河、渭河等山川河流为重点,开展了倡导低碳生活、义务植树、捡拾垃圾等志愿服务活动。

  截至目前,渭南市志愿者注册人数16.1万余人,注册志愿服务队2100多支,年开展志愿服务近400万人次。临渭区交警大队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4名志愿者、1个志愿服务项目、两个志愿服务团队和两个社区受到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9部门联合表彰。

  如今放眼秦东大地,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都在向往和追求讲文明、尊道德的生活,而这些又在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志愿服务、道德讲堂、文明餐桌……这一个个贴着“文明”标签的“渭南品牌”,让市民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充分释放,奏响了新时代动人的和谐音符。

新闻推荐

五里铺小学教师参加第十六届“名师之路”观摩学习

 本报讯(通讯员徐倩李梅)4月13日至15日,临渭区五里铺小学杨鹏鸽、昝伟利、李梅、徐倩四位教师前往西安空军工程大学参加“名师之路”第十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