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追赶超越 渭南经开区:渭北强势崛起产业新城
渭南经开区奋力实现追赶超越,区内企业中垦乳业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渭南经开区全力打造中国酵素城。
集啤酒生产、观光旅游、消费者体验于一体的啤酒“梦工厂”。
地处渭河北岸的渭南经开区,是渭南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产业新城、经济强区。
渭南北水厂补齐城市短板。
技术领先、服务优良、设备先进、环境优雅的渭南医院,为辖区群众的健康医疗提供了保障。
这里是渭南工业发展的新兴聚集地;
这里是中国酵素产业腾飞崛起的“发源地”;
这里是一群逐梦前行的拓荒者挥洒青春与汗水的创业热土。
这块孕育着生机和希望的土地,在拓荒者的执着和艰辛耕耘下,谱写着追赶超越、产业腾飞的经开梦,在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强区、产业新城的漫漫长路中,实现了破茧化蝶。风雨数载,渭南经开区拓宽发展思路、完善产业架构、创新招商策略、改善民生福祉,以前所未有的干事创业激情缔造了创业乐土和投资洼地。
2014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0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4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83亿元;2015年,税收突破亿元大关,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09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1亿元;2016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5亿元;2017年上半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78亿元。三年来,全区共建设重点项目65个,总投资451.2亿元。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项目8个,投资121.66亿元,市级重点项目57个,总投资329.5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4%。
近年来,渭南经开区以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目标,以食品产业园、商贸物流园和中国酵素城建设为主导,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基础设施配套和优化服务为保障,敢为人先、大胆创新,一座产业新城在渭河北岸平地崛起。
创新驱动招商引资硕果累累
几年来,渭南经开区用行动和成绩诠释了何为“不忘初心”。特别是在风尘仆仆的招商路上,有马不停蹄的考察和见缝插针的推介,有步履艰难的谈判和进退两难的取舍。为了让更多的企业来这里投资兴业,为了探索属于渭南经开区的招商模式,香港、台湾、澳门、北京、上海……招商的脚步不仅从未停歇,反而越来越快。
“经开区作为渭南市新兴的产业园区,想要脱颖而出,除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策支撑外,还要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招商模式,要走出去、请进来,借势、借智、借力、引资,‘四位一体\’合力做大招商引资这块‘蛋糕\’。”渭南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韦红革说。
渭南经开区通过长期对接和深入论证,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充分搭建“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四位一体”招商交流合作平台,通过“以商招商”“协会招商”等有效形式,不断取得招商新成果。尤其是在借智借力方面,渭南经开区加强与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对接,为全区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建言献策,紧抓技术前沿。通过与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研究机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成产业成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产学研合作,增强产业内生动力。
渭南经开区实施精准招商,充分借助行业协会的号召力和信息优势,科学实施精准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努力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项目,吸引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渭南经开区开创的“四位一体”合作共赢招商模式,为园区的经济发展激发了新的活力。先后同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生物发酵协会等产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产学研合作平台已然成为了渭南经开区招商引资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说起渭南经开区中垦乳业项目的建设,渭南乃至全省的客商都为特事特办的“经开速度”感到惊叹。
渭南经开区践行“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服务理念,实行“墙内的事法人办、墙外的事部门办”的保姆式服务,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并联审批制、手续代办制、限时办结制,全力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如果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稳增长调结构、转动力增后劲、补短板优供给的有力抓手,那么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则是实现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仅2016年,经开区先后引进了上海申华、中垦乳业、广东日丰、华能集团、五得利面粉等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这些项目无不呈现出体量大、投资规模大、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的特点。必将在今后几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发展,引导园区中小企业走向差别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继而推动资源整合,引起集群效应。
基础设施数量规模创历史新高
过去的三年,是经开区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实现高速发展的三年。
与产业化项目引进和开工同步,渭南经开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按照渭南市委、市政府“一年打基础、两年补短板、三年大变样”的思路,以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承载能力为目标,渭南经开区多次召开专题会,强力推动了城市建设项目。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工业大道扩建等项目进展顺利,经开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等项目如期开建,先后实施了安居房、社区建设、园林绿化、夜景亮化、道路拓宽等重点城建项目65个,完成总投资96亿元,城建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渭南经开区坚持基础先行,拉大建设框架,全力以赴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渭南市天然气公司、渭南北水厂、华能热电联产等气水电暖总站均位于渭南经开区。区内主干路网与周边国省道无缝对接,区内“五横六纵”路网全面形成。110kV变电站配网已经开建,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网络配套到位。产业发展条件成熟,城市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拉框架,推进市政路网建设,总投资5.5亿元,启动实施了14条市政道路、27公里城市管网配套工程。按照渭南市委、市政府将香山大道作为全市道路提升改造标杆的要求,投资了1.65亿元,全面提升5.1公里香山大道整体形象。
——补短板,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投资4.8亿元,实施各类功能配套项目27个。投资1亿元建设占地7.5亩的西区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投资39亿元,建设由2台350MW超临界供热发电机组及高效脱硫、脱硝、除尘配套工程组成的热电联产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到35亿度,实现工业产值约14亿元。投资4.1亿元,建设50万标准立方米/天LNG应急储备调峰项目。投资约5.38亿元,建设规模为日供水10万吨的“引黄入渭”的渭南北水厂供水项目。
——惠民生,全力加快棚改步伐,总投资34.1亿元,加快实施西区、东区、马渡、渭阳等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
“这几年经开区的变化可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路宽了,吃水方便了,企业也多了,农闲时候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日子一天一天的好上了。”家住渭南经开区大吉村的李大爷,坐在躺椅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如数家珍地讲述着近些年渭南经开区的变化。
两园一城产业定位更加明晰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推动渭南经开区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在转型升级中,“两园一城”的战略发展思路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支撑全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
随着青岛啤酒、中垦华山牧乳业、台湾永和豆浆、江苏雨润、五得利面粉等食品项目的落户,加快培育酒类加工、粮油加工、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果汁饮料、果蔬脆片、高端生物发酵等食品产业。经开区以绿色环保、安全可溯为目标,集加工、研发、检验检测、工业旅游为一体的食品产业企业吸引相关联、聚集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了食品产业集群发展。
随着上海申华汽车博展园、广东日丰管业、光大农资城、关中大红市场等项目的陆续落地,确定以电子信息、跨境电商、冷链物流、快递与普通物流、机械设备制造、能源金属、商贸展示、生物医药、食品工业和纺织服装为代表的十大产业板块,充分利用渭南公路和铁路运输优势,加强公铁、空陆转运设施体系建设,经开区以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功能性物流中心和多层次现代铁路运输港为主的商贸物流业推动经济转型迈上新的里程。
随着与中国生物发酵协会共建国家级“中国酵素城”,以生物发酵产业为基础,绘就绿色、大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国酵酵素、康花金银花酵素、快醒生物、天酵酵素、大秦酵素、吉林敖东大高酵素、大连全然酵素等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经开区通过打造“中国酵素城”来抓住市场先机,进一步提高食品产业核心竞争力,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打造酵素产业集群,以生物发酵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迈上新征途。
近年来,渭南经开区相继组织召开了渭南食品(生物发酵)产业高端峰会,渭南经开区食品(生物发酵)产业研讨会,“中国酵素城”概念规划评审会,“中国酵素城”隆重亮相上海2016国际酵素产业博览会以及通过了《中国酵素城概念规划纲要》,为渭南经开区快速发展生物发酵产业、打造中国酵素城的优势条件和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绘制了蓝图。
2016年12月20日,总投资20亿元的“中国酵素城”项目正式落地开工建设,承载着渭南市转型升级、追赶超越梦想的巨轮正扬帆起航。
2017年2月,8个酵素项目集体开工,中国酵素城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生物发酵产业处于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环节,可以作为渭南农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通过发展生物发酵产业,不但可以实现高附加值,而且可以带动种植业、农副产品初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传统农业产业,再向前还可以延伸到附加值更高的保健品产业,从而形成一个强大而又完善的产业集群。”管委会主任王小平充满希冀。
不久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座文化、产业、旅游相结合,集农业种植、酵素研发、旅游观光于一体,以中国酵素馆、中国酵素城网上商城、中国酵素城应用研究中心、中试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产业培训中心、双创中心、孵化中心等为核心,引领酵素产业前沿发展的“产业新城”。必将推动渭南经开区实现追赶超越、跨越式发展,为渭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目前,经开区已经先后引进食品企业25家,建成投产18家,年产值约20亿元。主要有年产40万千升青岛啤酒项目,年产10万吨濠吉集团六粮方便面项目,年产30万吨的中垦乳制品加工项目,日加工小麦800吨的陕富面粉项目和日加工小麦4000吨的五得利面粉以及以出口外销为主的路易食品罐头、润丰果汁等项目。中国酵素城已签约入驻项目20余个,在谈项目10余个。包括国酵酵素、天酵酵素、伊品嘉枸杞酵素、丽江慈航中药酵素、台湾大汉酵素、台湾万宝禄酵素等共计30余种酵素知名产品已入驻中国酵素城。食品加工企业产值占渭南经开区总产值的二分之一,在渭南全市县域食品产业总量中排名第一。
宜居宜业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近几年,渭南经开区围绕打造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都市目标,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高规格、高水平规划实施了“一带、三轴、三心、五区、多点”的空间布局,先后编制了分区规划、东区新政商住区控制性详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规划以及电力、绿化亮化等专项规划,城区、景区、园区三区同建,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据悉,渭南经开区将以构建“外通内连”的综合交通网络为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建立多元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效对接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际铁路,联通西安、运城、临汾、三门峡等大中城市,将经开区融入到国家大交通网络,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运输系统。
此外,渭南经开区坚持把“两个80%”用于民生投入,统筹推进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自始至终把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民生福祉的提升上面。
——以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为目标,先后建成区综合文体中心、2所镇文化站,新建改造村级文化活动阵地37个,开放率达100%;开展春节文化大拜年系列、“万条家训进万家”、锣鼓赛、广场舞赛等一些列群众娱乐性活动,圆满实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目标。
——以创建“双高双普”示范区为目标,累计投入4亿元,先后建成渭南中学、实验初中综合楼、实验小学教学楼、实验幼儿园并投入使用,对3所初中、8所小学教学楼、操场等实施了改扩建工程,市级“双高双普示范区”创建顺利通过评估验收。
——支持民间资本盘活渭南医院,将辛市卫生院升级为经开人民医院,建成龙背镇卫生院综合楼和37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就医条件不断改善。同时,织牢社会综治、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三张网”,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回顾过去几年,渭南经开区转型升级快速发展、深化改革迈步前行,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渭南经开人发扬“做人有血性、干事有激情、岗位讲奉献”的精神,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以开发区建设为主战场,更加奋发有为、点燃激情,不断激发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追赶超越的使命担当,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向辉)昨日上午,省保监局局长毋育生来渭检查指导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建军与毋育生一行座谈,双方就保险业如何更好地支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张建军对毋育生一行...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