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当幸福来敲门

渭南日报 2017-09-18 06:20 大字

本报记者郭艳

九月,美丽的湭河之畔,柔波荡漾、柳姿依依。水幕电影、林荫道、休憩亭……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岸边一栋栋古典建筑变幻的霓虹灯勾勒出五彩的轮廓,把城市装扮得流光溢彩。这仅仅是渭南城市变化给百姓生活带来变化的一个缩影。

“过去的五年,渭南的发展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大家有目共睹。”自《砥砺奋进的五年——喜迎党的十九大追赶超越在陕西》大型主题展览在市博物馆展出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连日来,本报记者通过走访,与居民、党员、外来务工者一起畅谈五年来城市的变化,憧憬美好未来。

“这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故事、一串串数字,无不述说着五年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喜人成就。”观展后,老党员梁建邦激动地说:“净了、绿了、亮了、畅了、美了,过去的五年,渭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位市民都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送来的福利。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感到十分骄傲。”

“如今,人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在景中,生活在这里很幸福。”爱出门遛弯儿的杨老太从兜里取出一本老年证,高兴地向记者说:“坐公交车不要钱不说,通信公司每个月还给我20块钱的本地通话费优惠,你说美不美!”

“民生礼包年年有,天天都是好日子。”说起这五年来的变化,临渭区丰原镇闵家村的贫困户杨改土心里装满了感激。今年春节后,他揣着500元来到市区开始住院治疗已经硬扛了五年的颈椎病,每天舍不得买饭吃就啃点自家带的有点发霉的干馒头。出院那一天,听说住院费用经过新农合、医疗救助报销后仍需付960.86元时,杨改土慌得不知所措。得知政府要为像他这样的贫困户实施健康兜底政策,也就是说看病不用花一分钱,杨改土感动得热泪盈眶,“现在生病住院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我再也不用熬煎日子过不前去了。”

家住海兴锦绣花园小区的杨女士翻开家庭账本说:“以前一个月工资一千多元,省吃俭用都攒不下钱,人只想着怎么样吃饱,现在生活水平高了,蛋、奶、水果成了生活‘标配\’。除此之外,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了,每天跳跳广场舞、唱唱戏,感觉越活越年轻咧。”

“渭南环境美、人更美。”来自江苏扬州的李彦俞说,她第一次来渭南出差时就遇到了一位拾金不昧的“的哥”,这也是她下定决心长期留在渭南的重要原因。

回眸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十八大以来,渭南以建设“三地一中心”为重点,聚焦于经济繁荣之城、民生幸福之城、政治文明之城、生态良好之城、社会和谐之城的打造,为砥砺奋进的秦东大地标注生动的前进里程。循着城市向上生长的轨迹,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渭南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吹响脱贫攻坚伟大决战的号角

本报评论员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千年追求的梦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前赴后继的百年拼搏;这是党带领人民用短短30多年让7亿多人脱贫,并将在未来3年让4000多万群众走出绝对贫困的伟...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