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项目建设“牛鼻子” 高新区按下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华商报 2021-11-12 01:36 大字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项目是推动发展的“牛鼻子”,一个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经济增长点,一批项目就带来一条全新产业链。今年以来,渭南高新区切实贯彻落实“项目建设突破年”行动要求,把项目建设作为“牛鼻子”“着力点”,担当作为、奋力突破,努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处处如火如荼的生产场面,一批批关乎未来发展的高端项目,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正汇聚起打造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磅礴力量。

优势产业持续做加法 提高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

“要招就招未来产业,要让优势产业做加法,让强的更强。”渭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薛清军在全区项目推进会上强调,要以项目建设现场为考场,坚持一线包联,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高质量谋划策划项目,充实项目储备。

据悉,今年以来,渭南高新区将省市项目集中开工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检阅场,作为比拼赶超的加油站。按照“一月一开工”要求,全面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通过“晒比拼超”现场会、一线督导、专题协调、工作群跟踪推进等措施,及时、精准、有效破解前期工作“堵点”“卡点”,为项目开工争取时间。目前,累计新开工项目61个,年度计划投资72.1亿元,截至9月底,5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0.7%,超过序时进度5.7个百分点,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能。

10月22日,在高新区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尽是一片忙碌景象,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让人深刻感受到渭南高新区迫切奋进的脚步。一批批新建项目,掀起了新一轮项目建设、经济转型横跨的浪潮。

“我们是专业的汽车零部件原始设计制造(ODM)供应商,专注于发动机减排节能增效技术研究和相关产品生产。”10月22日,渭南美益特发动机减排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牛俊良介绍,该公司2018年底在渭南高新区建厂投产,一期投资3亿元,二期投资8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建成后可年产车用换热器300万套。目前,车用换热器一条生产线已建成投产,新建1万平方米厂房主体建成,室内装修完成。1-8月份,产值实现8000万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市场占有率也由去年的15%提升至今年的30%-35%。

据了解,渭南高新区美联桥车辆先进零部件产业园位于华山大街以北、西环线以西,占地132亩,由北京美联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专业的汽车零部件原始设计制造(ODM)供应商,专注于发动机减排节能增效技术研究和相关产品生产。公司总部位于北京,是中国发动机节能减排冷却废气再循环CEGR系统细分市场系统研发能力最强、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

在该公司生产车间,节能减排高新技术映入眼帘,投资450万元新进柴油机提升阀产线一条,实现了工序自动化、工位智能化,完全满足云内、玉柴、依维柯等客户的需求、各类综合实验台更是获得渭南市技术中心的荣誉称号。

“高新区管委会为企业发展争取中省资金支持,简化办事流程,特事特办,包联审批等都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家来高新投资的创新创业热情。”牛俊良说。

渭南高新区紧扣做优做强主导产业,聚焦重点产业项目抓开工,建立重点项目审批会商机制,落实“容缺审批+承诺制+并联审批”,优先保障亿元以上产业项目需求。连续十次集中开工均有产业项目,已开工的61个项目中,产业项目共34个,占开工项目总数的55.7%。顺展专用车仅三个月完成签约入区、厂房改造、“首台套”产品正式下线,又一次创造了“高新速度”。沃泰智慧水务、中联建起智能化提升等20个技改项目相继实施,12个技改项目相继建成,工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核心 铸造营商环境新品牌

企业强,则园区兴,园区强,则城市富。渭南高新区始终坚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是科技创新,不断加速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按照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定位要求,围绕区域特色优势,科技研发投入加大,获得特色载体中央财政专项支持1000万元,助力企业技术升级和转化运用科技成果,创新企业梯次不断完善,异地孵化成效显著。

陕西中联、神州德信、渭南美益特申报202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先后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8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上市企业”的企业梯次培育链条逐渐完善,持续响应“西安研发、渭南制造”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渭南西安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入驻企业16家,双盈电子、明善制造、芯动智能已在渭南高新区落地投产。

而在今年8月份举办的“2021秦创原·渭南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活动中,渭南高新区与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渭南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创渭南建工发展集团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创渭南高科产业园”等校地、校企合作项目成功签约落地,校地、校企合作取得新发展。

同时,渭南高新区与华阴市、富平高新区协同创新发展授牌仪式,并签订《渭南高新区与华阴市协同创新发展合作协议》《渭南高新区与富平高新区协同创新发展合作协议》,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

10月25日,在渭南高新区双盈电子物联网系统设备研发制造项目基地,据介绍,该项目由深圳市双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从事物联网设备相关的系统研发、集成、销售,企业产品85%以上用于出口。项目占地26亩,总投资3亿元,新建年产RFID电子标签1.5亿只、主设备100套、特种机器人200台、核心配件100套生产线。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4.5亿元、税收3000余万元,解决就业500人。

“我们企业目前规划是以深圳为第一研发基地和营销窗口,西安为第二研发基地,渭南为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渭南双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去年,在高新区的大力支持和贴心服务下,以及异地孵化政策的推动下,我公司当年建成达产1500万元,迅速实现了从“一无所有”到生产盈利。今年新建的生产基地已于7月底建成投产”。

这些高级人才、高新技术为什么选择这里,渭南高新区的营商环境给出了答案。

渭南高新区扎实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从服务企业发展出发,全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通过召开“容缺审批+承诺制+并联审批”办理模式的专题会议,坚持做减法,压缩审批时限工作。通过成立区重点项目手续办理指导督办领导小组,采取日报告、周通报的形式,督促各审批部门联动配合,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方式,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忧心事、烦心事、棘手事”,支持鼓励企业攻坚克难、提质增效。在全市率先印发了《渭南高新区鼓励支持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渭南高新区支持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汇编》,帮助企业第一时间了解政策、享受政策红利。目前,已累计争取政策资金2227万元,进一步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下一步,渭南高新区将持续夯实区级领导和部门包联责任,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简化优化行政许可程序,进一步缩短前期手续办理时限。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加快盘活闲置厂房,确保一批“轻资产”项目入驻,短时间内建成达效。快速响应企业诉求,落实“专人专办”制度,打造“金牌店小二”服务品牌,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保驾护航。

不仅仅是落地生根,还让其茁壮成长,让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热情不断迸发,催生一批“三次创业”群体,打造一批“创新发展”典型。在企业走访中,从细微之处就能感受到渭南高新区上下“安商、亲商、富商”的发展群像。

民生项目再提升 增强百姓幸福感与获得感

“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民生工程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更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渭南高新区重点聚焦创新驱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领域,实行动态管理。围绕“十项重点工作”抓谋划,在产业项目谋划上注重“强链”,基础设施项目上注重“成网”,在生态环保项目上注重“扩面”,在社会民生项目上注重“补短”,不断提高项目的谋划质量,不断提高项目落地的可行性,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的操作性。

渭南高新区崇业路南延道路工程作为全市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是高新区连接连霍高速以南和渭南火车西站区域的主要南北方向交通干道。

据了解,该项目是渭南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覆盖、四清零、五提升”的重要内容,项目2020年4月份动工建设,道路全长850米,宽36米。双向6车道,两侧人行道各宽5米,机动车道各12米宽,中央绿化带宽2米。排水工程按照雨、污分流实施。道路沿线相交道路较多,主要涉及下穿连霍高速、陇海铁路,平交华山大街、108国道、南环路。

目前,道路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配套工程收尾中。崇业路南延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渭南城区前往渭南西站的道路,渭南市民到渭南西站就更方便了。

聚力“招才引智” 为高质量发展蓄动能

“来渭南之前,一直担心孩子上学的问题,但在了解到渭南高新区关于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保障实施办法后,我悬着的一颗心逐渐放下了。”渭南标正科技有限公司杜文博提到当初孩子的上学问题仍记忆犹新。“在高新区人才办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不到24小时,孩子的上学问题就通过人才优待政策得到解决,让我干事创业没有了后顾之忧。”他感动地说。

杜文博的事只不过是渭南高新区近年来强化人才招引、细化人才服务的一个缩影,也正是有了这样细致、贴心的政策和服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来到这里工作、落户。

近年来,渭南高新区始终坚持“人才强区、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深化“校区合作”平台,通过构建“1236X”聚才新模式,进一步营造人才优先发展环境,构筑“高精尖缺”人才集聚洼地,着力以“人才链”耦合“产业链”,打造秦东地区最有活力、最具动能的创新发展高地,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截至目前,该区建成各类平台60家,专家工作站10个,企业研发机构35个。区内40余家企业与省内14所高校和7所技工类院校在人才引育、技术合作、项目开发等方面达成合作项目60余项,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逐步凸显。

“我们将持续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渭南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园区到车间,高新大地处处是只争朝夕的真抓实干,是时不我待的扬帆奋进。未来,渭南高新区将继续坚持专业招商,全民招商并进,精准对接,强化服务,让更多优质项目落户高新,及时补充后备项目库,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邢雪雪/文

新闻推荐

西贵金沙小区的“电马儿”归“巢”了

西贵金沙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和充电大棚房。本报讯(黄世贤记者周越文/图)10月29日,在西区玉泉街道河石坝社区西贵金...

华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阴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