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菊香里的好日子

渭南日报 2021-09-04 00:49 大字

见习记者 马培尧本报记者 赵倩茹

“走,上工了!”8月20日,华阴市孟塬镇冯池村的冯建设吃完晌午饭,给脖子上搭了一条旧毛巾就立马赶到村里的茶菊产业园。

“在产业园干一天活儿能挣70元,口袋里有了零花钱,不用儿女操心了。”冯建设咧开嘴笑着说。

说完,冯建设和10余名工人身背喷壶、头戴草帽,在郁郁葱葱的菊花田中忙碌起来。

“过去我们村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冯池村党总支书记冯勇军说,由于处于沟坡地带,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一亩地纯收入不到300元,村里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了。

眼见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村民的收入难以提高,冯勇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4年,他带领冯池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四处走访、考察,苦寻致富出路,先后前往山西、河南、安徽等地,对菊花的种植技术、产业模式、市场前景等诸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与渭南市、华阴市的农业专家联系,对冯池村的土壤结构、肥力、有机质含量等进行全面检测。在综合考量、反复论证之后,冯池村两委最终下定决心,要发展茶菊产业!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2015年,村支部委员冯抗美带头试种胎菊1.7亩,当年,每亩地净利润就达到3500元。随后,冯勇军和党员苏新建、冯班记等人一起实施规模化试点,带头种植菊花100亩。

为了发展茶菊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产业竞争力、减小发展风险,2016年,村上又先后成立了华阴市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华阴市冯池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了集菊花种植与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产业基地。

“按照‘党支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依靠党建引领,鼓励企业和合作社带头推动产业发展,进而吸引农户入股参与。现在,村里的茶菊产业有序发展,效益良好。”谈到冯池村菊花产业的开拓与发展时,市委宣传部驻华阴市孟塬镇冯池村第一书记杨凯说道。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发展,冯池村走出了一条党建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冯池村已经形成了集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菊花产业链,茶菊产品远销江苏、安徽、浙江等地,供不应求;每亩菊花可带来6000元的收入,2019年,冯池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13000元。

冯池村发展茶菊产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推动了整村产业发展,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目前,冯池村的专业合作社一共种植了190亩菊花。栽种、除草、浇水、采摘菊花等工序需要大量的工作岗位。平时每天需要40名工人,每逢采摘旺季,日均用工人数高达480人,采摘一斤菊花就可以获得2元工费,熟练工每天可以挣150元左右,冯池村以及周边村镇的农民纷纷前来务工,补贴家用。据冯勇军计算,2020年全年共为村民支付工费22万元。

冯勇军算了一笔账,村民流转土地可以得到每亩200元的流转费,每户入股大丰公司还可以获得分红,平时还可以在产业园打工挣工资。这三条“保险绳”是冯池村村民家庭收入的坚实保障!

“产业发展让村子富了,农民腰包鼓了,村子也更美更文明了。”华阴市孟塬镇党委书记姜鹏说,产业园将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充分地利用了起来,村民手里有了事做,闲聊斗嘴的没有了。老人手里有了零花钱,家庭矛盾也明显减少了。产业发展不仅让村民脱贫致富,也带来了“附加效益”,让老百姓在方方面面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好处。

“最近,我们计划发展精细化种植,引进了移栽一体机和大型净水设备,继续提高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努力将每亩菊花的收入提高至1万元。”谈及下一步打算,冯勇军充满信心地说道。

村民的生活一天天富裕起来,冯池村的环境也大为改观:道路整洁、路灯明亮、垃圾集中处理、农厕升级改造。漫步冯池村的主巷道,一派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从房屋墙壁到街道路面,甚至路边的排水沟都被统一改造为中式风格,古朴大气。在村里巷道、文化广场等地,文化墙和宣传栏随处可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宣传画如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夜幕降临,在村里的文化广场,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伴随着音乐跳起了健身操,整个冯池村呈现出菊花香、歌声美、村民富裕充实的幸福景象!

新闻推荐

华阴市民政局“四个方面”强抓公平竞争审查

本报讯(通讯员王娟)为贯彻落实华阴市公平竞争审查联席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的通知》《华阴市2021...

华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阴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