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在林中人在景中 渭南实施“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建设掠影
段承甫冬日暖阳下的张桥村绿意盎然,景色宜人。
12月11日,时值仲冬。少华山脚下,华州区柳枝镇张桥村迎来难得的暖阳天。午饭过后,78岁的陈实娃抱着孙子坐在村口的石阶上,享受着冬日暖阳,他身后的小山坡上,密实的树林环绕着一座木亭,一棵迎客松挺立山头,俨然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景象。
绿树成荫、碧水环绕的张桥村,是渭南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一个缩影。“乡村绿化美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渭南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卢益民介绍道,近年来,渭南围绕“增绿”目标,依托“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等项目,全面开展庭院绿化、村庄绿化、路渠绿化和环村林带、村周片林建设,打造村内绿树成荫、村外林带环绕的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目前渭南市共有332个村庄被评为“绿色家园示范村”,2019年67个村庄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旧貌换新颜村民笑颜开
渭河沿岸,穿过大片枣树林,记者来到临渭区孝义镇北周村。宽阔平整的进村路两侧,栽植的国槐和冬青扮绿了村道,延伸到家家户户门口。进村路北侧,新建的村民广场排列着几圈新树苗,广场边缘是村里的一条排水渠。
“以前村口这片地就是村里的排水沟,杂草丛生,污水横流,一到夏天蚊虫乱飞,还有一股臭味,外人来了连村子都不想进。”北周村党支部书记张喜臣说,“为了给村民营造一个美观舒适的村庄,2018年村里开始进行绿化美化,村道旁种植了冬青,各家门口栽上了柿子树。村口排水沟占据的大片荒地我们也利用起来,清除杂草后今年建起了这座广场,栽植了200多棵樱花树和100多棵翠柳,广场中央还安装了篮球架。村子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运动、休闲都有了好去处。”
来到一户村民家门口,院门外两棵柿子树上还挂着几个火红的柿子,门前几株开过的秋菊垂在树下。“这两年村里变化很大,以前出门就是土路,下雨天踩得满脚泥。现在路修好了,路旁还有绿化带,门前都种上了花草绿树,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心情自然也好多了。”庭院的女主人乔丽笑着说,每天傍晚,村里人跳广场舞也有了好去处,老人还能在广场附近锻炼、散步。
张喜臣告诉记者,近年来,北周村“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建设绿化村道2.4公里,美化庭院512户,结合传统产业还建起200多亩枣树林。去年几户村民种植了40多亩阳光玫瑰葡萄,一斤能卖十几元。尝到了绿色经济的“甜果实”后,不少村民都燃起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的热情,预计明年葡萄种植会突破100亩。
让村庄绿色常驻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长期的系统化工程。为了开展好乡村绿化工作,渭南市林业局成立了“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实施,指导督促各地的乡村绿化工作。
“在编制村庄绿化设计时,渭南市林业局充分考虑了各村原有绿化成果,在原来的基础上优先选用乡土乔木树种、景观树种和林果树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确定了绿化用材型、庭院林果型、生态屏障型、自然风景型等6种村庄绿化模式。”渭南市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在施工建设方面,各地采用公开招投标、专业队造林的方式实施村庄绿化提升。施工过程中,林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确保造林绿化质量。”
经过合理规划和科学施工,短短几年内,华阴市罗敷镇托西村在村内4条巷道栽植了雪松、大叶女贞等树木7700株,绿化路渠4条约3300米,栽植复叶槭、柳树5400株,营造了200亩柳树片林。如今,在深冬时节走进托西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高耸挺拔的雪松,苍翠的绿色扮靓了整个村庄。去年12月,托西村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的“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三分造林,七分管护。“为了确保绿化成效,我们村选聘了两名森林乡村护林专岗工作人员,由他们负责村庄日常的绿化管护,配合村里制定的乡规民约,真正把管护责任落到实处,把绿色留在乡村。”托西村党支部书记姜兴民说。
华阴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孙元向记者介绍,选聘森林乡村护林专岗是华阴市林业局的一项创新举措。今年,华阴市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10个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称号的村子里,选聘了33名森林乡村护林专岗工作人员,每人每年可获得3600元报酬。通过这项举措,既巩固了森林乡村建设成果,又解决了贫困户就业难问题。
美丽村庄催生“美丽经济”
“5年前,张桥村还是个省级贫困村,村口这条路是一条羊肠小道,村民出行不便,收入不高,也没有修整院落、美化村庄的心思。”张桥村党支部书记何福善说。
2016年陕西省开展生态扶贫工作,渭南市在村庄绿化和“三化一片林”建设项目上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借着这股东风和原来山林植被的底子,张桥村美丽乡村建设进展迅速。2017年,张桥村被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竣工,张桥村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
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张桥村党支部敏锐地抓住乡村旅游的机遇,挖掘本村历史文化,开发自然人文景观,建成了“一墙、一路、两馆、五区”的乡村旅游格局。2018年,华州国际皮影文化园落户张桥村,每周都会有“华州老腔”“华州皮影”等文艺演出,每逢周末游客便络绎不绝,仅2018年张桥村就接待了6万多名游客。
“绿色宜居的环境助推张桥村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旅游事业发展起来后,村民的收入更加多元化,目前张桥村的人均收入超过1.1万元,村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也明显提升。”何福善说。
在与华州区相邻的华阴市,也有不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吃上乡村旅游“生态饭”的村庄,华阴市华山镇仙峪口村便是其中之一。
仙峪口村是华阴市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经过全面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与村庄美化绿化,该村走出一条“党支部+农家乐+乡村旅游”的乡村振兴之路。
“目前,全村开办了60余家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与2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日均接待游客1000余人,旅游服务业已成为全村群众发展红利最高的支柱产业。”仙峪口村党支部书记刘月兴说。
如今,秦东大地绿潮涌动,一个个乡村焕发新颜,一处处美景秀丽如画,一座座休闲村庄喜迎游客……伴着冬日暖阳,一幅乡村振兴的图景正在渭南大地铺展开来。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赵雷刚通讯员雷华伟张英)近日,华阴市水务局水保站党员干部冒着严寒深入一线,赶到罗敷镇桃园村检查方山峪小流域综...
华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阴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