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结出“致富果”

渭南日报 2020-04-14 00:53 大字

本报记者姜晓

芳菲四月,生机盎然。近日,记者在华阴市华山镇槐芽村温室大棚内看到,身材敦厚结实的村主任马少为正在查看阳光玫瑰葡萄挂果情况,享受着满园的春色。“再过几个月,咱这阳光玫瑰葡萄将要迎来收获季,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葡萄中的优质果品。”马少为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

“阳光玫瑰葡萄种植有严格的标准,从开花开始调整,留存适当的花穗,进行蔬果和整形,要种植出优质的葡萄,目前完全只能依靠人工。”马少为介绍,优质的阳光玫瑰葡萄,每串葡萄重量严格控制在800克左右,果粒大小一致,果型饱满均匀,口感爽脆多汁,果汁中要蕴含一股淡淡的玫瑰香味。成熟后的阳光玫瑰葡萄主要远销北京、上海等城市,市场售价按果实品质分级,2019年最低价每斤26元,最高价每斤160元。

华山镇槐芽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330户1536人,其中贫困户25户80人,全村耕地面积980余亩。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槐芽村确定了以党支部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以贫困户作为扶持对象的“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围绕发展优势产业这一思路,村上对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多次研讨,并邀请专家对村上耕地土壤进行化验,经过多方面调研论证,最终制定了冬枣、甜瓜、葡萄种植这一产业发展规划。

在槐芽村的温室冬枣大棚里,一人多高的冬枣树枝繁叶茂,枣芽嫩绿。正在忙着掐枣芽的工人牛春丽笑着说:“受疫情影响,暂时不能外出打工,村上给我解决了临时就业问题,在大棚干活每天60元,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照看家。”

据悉,截至目前,槐芽村共建设冬枣大棚29棚,甜瓜、葡萄大棚50亩,由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盈利后将全部用于贫困户分红。同时,村上雇用了18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做工,根据工种不同,每人每天可领工资100余元,实现了村有产业基地、户有脱贫门路。

新闻推荐

春耕春灌 电力先行

春回日暖,越冬沉睡的小麦开始慢慢恢复生机;“与天争时,与地争利”“一粒入土,万粒归仓”的春播生产也开始繁忙了起来。忙于春...

华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阴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