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亮书记带领我们过上好生活 华阴市岳庙办康营村第一书记郝亮扶贫二三事

渭南日报 2020-03-20 00:50 大字

本报记者 梁晓蔚 通讯员 王渭

华阴市国土资源局的郝亮被组织下派到华阴市岳庙办康营村担任第一书记4年间,他和村上的干部群众朝夕相处,日夜奋战在扶贫一线,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打井修巷路,发展农家乐,共同走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引得清流润民心

记得有一天早上,郝亮刚到办公室,就有几个村民气呼呼地找到他,村民施涛拿着一瓶浑浊的水就开言了:“好我的书记哩,这就是咱村群众喝的水,既浑又黄,倒锅里都能熬粥咧!就这还限时供水,一天才供应2个小时,这事你管不管?”

“我到村上就是为群众办事来了,群众吃水问题可不是小事,我一定要管,给咱把这事解决好!”

郝亮前脚送走了村民,后脚就找到了村支书了解情况。原来,村子2000人的吃水只靠一口井。由于变压器和抽水泵年久失修,加之供水管道破损严重,村上每月仅供水的电费已经高达1万多元了,村上经济压力大,群众意见更大。

弄清问题后,郝亮找到华阴市水务局寻求帮助。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18年春节前,村子的人饮工程全面竣工了。

“这第一书记还真不说假话哩!”看着家里水龙头哗哗流出的自来水,村民施涛说道。

宽阔道路通村外

“吃水难”问题解决了,“行路难”问题又让郝亮心事重重,和村干部跑前跑后多方筹集争取资金26万元,通村路工程正式开工了。

因为要拓宽巷道,村民老史家门前的5棵杨树要伐掉,老史气急地称:“谁要动这树,就先动我。”郝亮为了做通老史的工作前后跑了十多趟,才得以继续开工。其实像这样的“小麻烦”,自工程开工以来,他也记不清解决了多少个。为了修好这条路,他脸晒黑了、嗓门大了、人也变瘦了,但换来的是乡亲们瞅他的眼神热乎起来,对他的称呼也变得更亲切了:“亮亮,乏了就回去歇歇。”

2018年3月,贯通6条巷道。1100多米长的通村路正式完工了,全村各条巷道及4条出村路全部实现了亮化。

脱贫致富纾民困

康营村地处华山脚下,和游客中心仅一步之遥。村民依托临近华山景区的优势,办起了民宿、开起了农家乐,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30多岁的村民薛俊荣,自从3年前父亲意外去世,家里只剩他一个人,胆子小怕见生人而且言语不清,家里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村干部带他去医院被评定为三级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且没有经济来源。2017年,薛俊荣被评定为贫困户。

郝亮了解情况后,多方联系医院为薛俊荣看病,并帮助他报销了全部的医疗费用。经过数月治疗,薛俊荣精神状况逐渐好转。郝亮又与村干部帮他修缮了房屋,申请了低保补助,薛俊荣的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他不但有了稳定工作,还贷款入股扶贫企业,每年有了固定分红,整个人也越发精神了。

翻看贫困户薛俊荣的算账表,务工收入、产业分红、低保、残疾补助等各项年收入超过了1万元。2019年11月,他实现了稳定脱贫。

4年多来,在郝亮的帮扶下,康营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全部脱了贫,村民通过公司入股分红、发展旅游经济和到附近企业打工等方式,人均收入达到了1.3万元。

“亮亮为我们打井修路帮致富,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啊!”村民们都说郝亮尽职尽责为村上的事出力流汗,真的把村子当成了自己的家。

新闻推荐

华阴市应急管理局 开展春训武装头脑谋划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陈婷)为切实巩固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动今年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3月11日,华阴...

华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阴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