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阵父女兵 记者大小王

渭南日报 2020-02-12 00:36 大字

本报记者梁晓蔚通讯员黄建荣

“为了有效防控新冠肺炎感染的风险,我们来到华阴市中医院,采访了该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主任牛薪云……”这是2月6日两位王姓记者采访时的同期声。

出镜主持的叫王成佳,今年21岁;摄像的叫王会军,今年51岁,是王成佳的父亲。两人都是华阴市融媒体中心的新闻工作者。不久前,刚结束陕西省“两会”采访报道回家的王成佳,正准备好好放松休息一下,突然接到疫情防控宣传的命令,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放下行李,拎起摄像机第一时间和父亲王会军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采访中。

为了把党和政府疫情防控的声音第一时间传进千家万户,父女俩并肩作战,釆写了许多疫情防控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事迹,根据战“疫”变化,不断转移“阵地”,城市乡村、医疗一线、防疫卡点,到处都有父女俩并肩战斗的身影。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们是“大小王记者”。

作为一线新闻工作者,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饿了,父女俩就吃口随身携带的干粮。拍摄画面、回放录音、赶写稿件、编辑画面一连串的工作,时常连轴转,废寝忘食。

“我们付出的越多,采播宣传的内容就越多,群众就可以足不出户,掌握疫情防控的知识就越多,疫情传播的几率就会越小,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王成佳如是说。

王会军心疼女儿,每次采访都让女儿多休息,担心孩子撑不住。女儿也心疼父亲,总是抢着干父亲的活,毕竟父亲年龄大了,关心父亲的身体。

为了扩大宣传效果,父女俩和同事一道将审核后的新闻稿件,通过电视、手机、网络、报纸等传播平台迅速刊发。截至目前,父女俩已在中、省、市各级媒体发稿或转发稿件超过100余篇。《大喇叭发挥大作用》《党员“外卖哥”服务暖民心》《严防死守确保“净土”》《严把关卡点构筑防疫墙》等稿件,接地气鼓士气,为凝识聚力、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疫情不退,我们不停,冲在一线,永不后退。”华阴市融媒体中心新闻工作者王会军和王成佳用职责和担当践行着新闻工作者的使命。

新闻推荐

华阴:党建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本报记者梁晓蔚通讯员石超奇“我们社区共有37个小区,其中大多数为社会小区,防控面广,难度大。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后,社区党支...

华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阴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