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景一体全域带动 让品质提升助力文旅融合
——华阴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苗席俊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高红伟
华阴市南依秦岭,北瞰黄渭,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西岳华山所在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有隋文帝杨坚等三代帝王,“初唐四杰”杨炯等多名名流骚客,传唱两千多年的老腔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围绕旅游服务品质提升年有关工作,近日,记者采访了华阴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苗席俊。
记者:苗局长您好,提起华阴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西岳华山,请您谈谈作为华阴的主景区——华山景区在旅游服务品质提升行动中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苗席俊:围绕华山主景区,我们坚持城景一体,全域带动,按照渭南市《旅游服务品质提升行动方案》要求,主要做了六方面工作:一是丰富旅游新兴业态,依托和整合现有旅游文化资源,创新发展研学旅游、康体养生游、体育游、文化游、乡村游等,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二是健全旅游交通设施。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以贯通市域旅游景区景点、构建全域旅游大环线为重点,打通了滨河大道、杨震路等“断头路”,改造了东环路、南环路等城市道路,配套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和文化提升工程。建成通车沿黄观光路、长涧河滨河大道,配合加快310国道北移改线段工程,开通了核心景区与周边村镇的旅游专线班车,进一步健全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三是建成运行智慧旅游平台。对华阴市3A以上景区进行客流量监测数据对接,将华山景区及公安、交通、气象、城管等数据全部接入,实现了数据共享、智慧管理。四是标识标牌提档升级,在景区景点和重要交通地段设置了标识牌35块,安装城市道路旅游导向牌68块,建成城市生态停车场2处,新增停车位300余个。五是厕所革命全省领先。先后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9座,实现了旅游厕所景区、城区全覆盖,其中的4座3A级旅游厕所,增加了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成为全省厕所革命的新亮点,并作了经验交流和推广。六是咨询服务再现亮点。建成运营了市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市旅游集散中心和9处游客咨询服务分中心(站),每逢节假日和旅游高峰期,“小红帽”旅游志愿者,成为华阴市文明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
记者:那么,围绕“七个一”我们是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的?
苗席俊: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提出的“七个一”工程,既精准又具体。按照这一工作思路,我们在做好品牌上下功夫,按照“旅游+”“体育+”的新模式,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新业态,不断开拓客源市场;在做好提升上下功夫,一方面完善旅游配套,对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智慧旅游进行改造提升,另一方面,丰富旅游产品,持续完善华山景区产业链,大力发展研学游、康养游,带动吃、住、娱等全面提质升级;在做好拓展上下功夫,依托深厚的杨氏文化、民俗文化和隋唐文化,加快建设华山艺术中心、廉政文化一条街等项目,加快发展文化游,并按照农业和旅游深度融合思路,以名山带动名村,推动乡村旅游。
记者:请您谈谈华阴在文旅融合上是怎么做的?
苗席俊:我们立足自身资源,创新“旅游+”模式,对传统旅游进行升级改造。围绕“文化+旅游”,开展“一元剧场”惠民活动,推出合唱团、书法班、葫芦丝培训班、皮影雕刻技艺培训班等公益课堂,组织开展了“少儿春晚”“网络春晚”“秦腔大赛”“红歌大赛”“秋千文化旅游节”“桃花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可谓多点开花,硕果累累;围绕“文化+体育”,举办了中国(华山)国际围棋大会、国际登山徒步大会、中国·华山首届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西北五省象棋联赛、丝绸之路·华山国际登山节等有影响、有高度的大型文化体育赛事活动20余场次;围绕“文化+非遗”,用好华阴老腔、华阴迷胡两个国家级非遗名片,采取走出去,展演的方式,不断提升知名度;围绕“文化+品牌论坛”,推出了“华山论剑·诗酒中国”中国诗酒文化高峰论坛、首届“中国服务·华山论剑”高峰论坛、首届秦岭论坛等系列论坛活动。
记者:关于下一步工作,华阴有什么打算?
苗席俊: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让诗和远方更加精彩。我们将充分利用文旅融合优势,不断提升景区文化内涵,让每个景区有看头、有讲头、有文化、有故事,成为传播华阴文化、讲述华阴故事的使者;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打造舒适、便捷、安全、文明的旅游大环境。同时,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让广大游客在华阴游览一流风景的同时,也要享受到一流的服务,为渭南建设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华阴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随着主...
华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阴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