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壮大集体经济让民富村兴

三秦都市报 2019-12-18 01:12 大字

在华阴市罗敷镇桥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董建红因为身体残疾,一直深陷贫困。去年村上流转500亩土地,建起了设施大棚。在“帮村书记”的推荐下,董建红当上了大棚的保洁员和“电”管家。而现在,他也是月入2000多元,收入稳定的上班族了。

桥营村位于华阴市的罗敷河畔,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511户2122人。2018年,桥营村被确定为华阴市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采取和村民置换土地的方式,将村集体土地进行连片置换,推动农户土地经营权与集体经济靠拢,实现村集体土地统一经营管理,成立了鲲鹏种植专业合作社,修建设施大棚21座,以种植有机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发展乡村旅游为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温室大棚产业帮扶项目带动贫困户42户137人,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贫困户脱贫致富有了新抓手。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桥营村严格按照“五股”分配方式,实行年分红制。其中贫困股占股7%,实行动态管理,贫困股每年每户定额3500元;发展股占股50%,主要用于村级集体经济扩大生产;土地股占股34%,以土地入股为基数,每亩每年500元定额,另享分红每亩每年100元;扶志股占股3%,每年拿出一定数量资金,用于贫困户考核积分奖励;公益股占股6%,用于村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福利及村内在校学生、70岁以上老人,连续两年分红8.2万元,惠及全村420余名群众。

“村里集体有了钱,就有了发展动力,大家跟着集体走,风险小了,也能挣到钱,在家门口打工,心里也实在。”董建红高兴地说道。

抓住产业“牛鼻子”、摸清集体“家底子”、鼓起农民“钱袋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华阴市依托脱贫攻坚政策和产业带动项目等相关扶持政策支持,通过开发就近资产资源,拓展农户发展空间,立足优势壮大特色产业、突出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孙红英王渭本报记者杨晶

新闻推荐

华阴组织收看专题片 倡导文明交通安全意识

阳光讯(记者赵雷刚通讯员雷华伟张静张宝华)近日,华阴市水务局通过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收看全国交通安全日专题节目———《平安...

华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阴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