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摇钱树” 致富有门路 记华阴市凤城村“第一书记”田战省

陕西农村报 2019-06-18 06:06 大字

?田战省在花椒地里喷药。

本报记者 王军锋 通讯员 石超奇 孙志成 文/图

“老田,我准备在花椒地里套栽红薯,你看行吗?”

“可以,红薯品种很关键,西农大的‘秦薯5号’你可以考虑一下。另外,你栽红薯时,一定要买一包生根粉,把红薯苗根在生根粉水里涮一下,保证栽一棵活一棵。”

近日,在贫困户李书宁的花椒地里,华阴市凤城村“第一书记”田战省和村干部李蒲英在帮忙喷药,村民吕富斌跑到地里和田战省商量种红薯的事。

脱贫精准化 生活有保障

田战省是华阴市水务局干部。“要做好村上的工作,先要摸清村情民情。驻村第一个月,我逐户走访,和群众拉家常,将每户的情况详细地记在民情日记上。”田战省说,随着走访的深入,他的心情越来越沉重,没想到还有很多贫困户需要帮助,扶贫工作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容易。

79岁的贫困户吕毡毡和51岁的儿子吕拉石相依为命。吕拉石患有精神疾病,生活靠政府救济。三间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塌了两间,成了危房。没钱、没劳力,儿子的病情一发作还要住院治疗,吕毡毡家脱贫谈何容易。田战省与村干部多次开会研究,决定先从解决吕毡毡家住房问题入手。

田战省自己垫付5000余元,村委会也垫付了5000余元,再加上申请危房改造,解决了资金问题。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扶下,50平方米的新房很快就完工。卧室、厨房窗明几净,电视机、灶具、沙发配备齐全。

住房有了保障,田战省紧接着又为吕毡毡家申请医疗救助和低保。每到农忙时节,他还带领村上党员帮吕毡毡下地干活。去年,吕毡毡家两亩地种植小麦、玉米和花椒,收入1918元,醋厂分红3300元,低保金每年6657元,养老保险1020元,加上残疾补贴、高龄补贴等,全年收入14255元。吕拉石平时买药、偶尔住院治疗,通过医疗救助可以全部报销。

“凤城村有10户贫困户,我们通过实施医疗救助、就业资助、产业扶持、政策兜底、危房改造等精准帮扶政策,目前已脱贫8户。像吕毡毡这样的兜底户有2户,还没有脱贫。不过通过大家的努力帮扶,这两户也基本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谈起村上的贫困户,田战省扳起指头给我们一一介绍。

经济好不好 产业领着跑

凤城村是个经济薄弱的村子,位于华阴市东部台塬上,位置偏僻,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妇女、儿童和老人居多。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

要脱贫致富奔小康,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集体经济是关键。田战省和村两委会成员经过调研摸底,提出发展花椒和柿子醋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思路。

田战省和村委会挨家挨户动员大家利用大面积的荒坡地种植花椒。起先大部分村民心有顾虑:一是村南的荒坡地与村子隔着一条白龙涧河,现有的简易桥农业机械和车辆难以通行,交通不方便;二是大家种植花椒没技术、没经验;三是缺少资金。

为了解决难题,打消群众顾虑,田战省邀请农业专家定期给村民讲解花椒种植技术,聘请技术员长期指导。同时,村上争取台塬水土保持项目,免费给村民栽植花椒树500余亩。经过多方争取,在白龙涧上新修了3座桥,硬化了1100米的生产路,解决了道路问题。

“我和老伴原来只栽了几亩花椒。在田书记的动员下,去年我又承包了50多亩地,全部栽了花椒,正式挂果后预计一亩地纯利润5000多元哩!”谈起将来的收成,66岁的陈成民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陈成民这样的种植大户带动下,目前凤城村90%的村民种植花椒,面积1000余亩。正式挂果后,预计户均可增收1万余元。

花椒发展起来了,田战省又打起了柿子的主意。村子附近有许多柿子树,往年因为卖不出去,大量的柿子烂在地里。

村委会聘请杨凌农科专家担任技术指导,筹集资金230多万元,田战省带领村上的党员干部撸起袖子齐上阵,日夜奋战在工地上。经过半年努力,2018年8月,凤原香柿子醋厂正式投入运营。去年,生产柿子醋120余吨,收益50多万元,当年给贫困户分红3.3万元。

在田战省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凤城村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2016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6300元,2018年达9000元。村子里河水清了、路通了、民心稳了,集体产业不断壮大,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新闻推荐

华阴加大工作力度助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阳光讯(记者赵雷刚通讯员雷华伟文/图)文明始于心,创建践于行。近日,华阴市水务局召开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传达全市创...

华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阴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