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非遗故事 华阴天芯子 阵容宏大的芯子表演

华商报 2019-04-12 01:02 大字

玄虚、凌空的天芯子表演引人围观(刘百孝供图)

在陕西,很多地方过年都会耍社火。在钢筋做成的高达6米的芯子上,7名儿童凌空表演,惊险、玄妙、优美!2016年1月,华阴天芯子入选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华阴天芯子源于祈雨祭祀

华阴天芯子的传承人刘百孝介绍,天芯子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典型社火,是一种固定于桌面的空中表演。经过漫长的岁月承袭和流变,其文化娱乐功能大大强化,但至今仍带有明显的祭祀文化特点。

据考,华阴天芯子起源于汉代的祈雨祭祀活动。祭祀时,人们以案陈献供物,因出郊需要须由人抬着出场。供物开始只陈列香炉烛台和谷物牲畜等祭品,后来侍祭的童子登上桌案参与祭祀,这种仪式在“天芯子”发源地——华阴市西关村的传统天芯子演出尚有保留。随着文化生活变迁,桌案上的童子也有了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身份,并设计出多种造型供人观赏,逐渐演化成为后来的“天芯子”表演。

这种表演的特点是把人固定在预制的杆架上,再经过道具和服饰的装扮给人造成高危、玄虚和凌空的视觉感受,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人物扮演者必依附一种特制的专用桌面,这种桌面的中间都竖有一根坚牢的铁柱以便固定重心,犹如灯芯。因此,人们就把这类社火称为芯子。

西关天芯子究竟形成于何时,没有资料可依,从村民世代相传说法中,在明末清初很盛行。数百年来,这种民间社火在长期的传承岁月里,经过了由简到繁,由平易到奇险的演进过程,长演不衰,日益精进。新中国成立后,还多次登上国家重要文化舞台。1953年和1978年两次应省文化厅邀请赴西安体育广场表演。1953年,代表陕西省赴北京参加全国民间社火演出。1982年,应邀赴青铜峡和咸阳表演。2013年2月22日在宝鸡陇县参加了“中国首届社火艺术节”,喜获金奖。

华阴天芯子造型高险繁奇

刘百孝介绍,芯子从繁简上分为单杆和多杆,高度上分为单层和多层。西关芯子大多繁险,可达三、四杆,高达三、四层,扮演人数最多可达十多人。除了固定造型,还有一种动态造型,扮演者转动机关,芯子的主体也随之转动,犹如走马灯,还有一种叫顶芯子,它是把支点隐蔽的固定在人腰间,头顶故事人物,徒步随队游行,别有一格。

华阴天芯子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现代的故事题材,常演的节目有四十多个。刘百孝介绍说,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孙悟空腾云翻转,金箍棒劈空直下,架于白骨精的双剑上,构思奇玄,给人以神秘感。像《黄河阵》中的姜子牙骑四不象,背插打神鞭,左手执杏花旗,右手扬马鞭,旗端站立琼霄,鞭稍站的云霄,二霄同执火焰斗,三霄站于斗沿,其造型复杂多变,缤繁中更见惊险。还有《秋翁遇仙》秋翁手搅轱辘,井旁花枝凌空,仙女数人足踮枝稍,不时旋转。

掮老杆、对子鼓、爆爆腾

天芯子阵容宏大

华阴天芯子一般在正月十五到二月二期间表演,表演阵容宏大,一路逶迤,状如长龙。

表演前,会有一人以肩斜挑长杆,头戴清朝县官凉帽,木制眼镜圈,开口胡须,身装四季服装,上衣翻穿皮袄,腰系红带,下身穿黑色裤子,左脚穿凉鞋,右脚穿草鞋(或棉鞋),左手执鸡毛扇子,右手压杆,一路大摇大摆,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些吉利话,这就是“掮老杆”。老杆长约三丈,上糊五个斗,斗四周分别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等吉祥词,杆上饰有各色彩带、花朵和小旗,为保持平衡,杆下还系有一块妇女经布用的石头。另外,掮老杆的必须是七旬老人,四世同堂,身强体健,还有一定乡望,有示范村风的用意,有一助手,手执三叉,保护老杆。

此外,还有对子鼓,分四组,每组3人,由童子组成,一鼓一铙一锣,成人引领,童子头扎帽根,身着童装,边舞边敲。仪仗队,由锣鼓队和绕杆队配合组成,绕杆缠绕彩带彩帕,选十多位英俊男女,按鼓乐节奏,前后挥舞。锣鼓居中,手锣前引,大锣夹道挥舞,鼓由双人对架行,后改为轮推,仪仗队后,曾有高跷队,后改增为红旗队、秧歌队和花环队。

故事队是社火的主体,全队多为八至十桌。每桌由8人抬行,但周围都要固定一些护桌人,帮助或替换。大型的故事协助抬护者多到二十余人。为了保持总体平衡,每桌还要固定几个护杆人,他们手持有保护叉的长竿,随时排除路障和校正主体,后来改为四轮车运载。

“爆爆腾”是整个社火队的压阵,俗叫“后坠”。牛拉一辆木轮敞车,中间置一大鼓,车上坐四人,丑角化妆,一人击鼓,鼓锤是一对妇女锤布用的棒槌。其他人配合敲锣鼓,紧随游行队伍,一路与围观者嬉戏,语言诙谐、幽默,以增加喜庆气氛。后来因交通工具的演进,也改为四轮机动车。

资金欠缺和人员缺失制约了天芯子发展

刘百孝介绍,为了发展天芯子,已经成立了华阴天芯子保护中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村民需要外出打工挣钱,留在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这也影响了天芯子这类大型民间文化活动的筹办和发展。随着一些掌握传统社火装扮技艺的长者相继谢世,某些传统装扮技巧有所失传。时间流逝中,有关天芯子的传承资料和设施器材也变得废旧或丢失。

最重要的是现在每个家庭都一两个小孩,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表演芯子,觉得危险。再加上现代文明和西方文明不断对民族传统文化阵地的抢占,也削减了它的传播空间。

刘百孝说:“天芯子的表演都是村民自筹资金的,所以资金是制约天芯子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人外出务工一天还能挣钱,表演天芯子就会耽误人家挣钱,所以现在学习天芯子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华商报记者 康菲 摄影 刘百孝

新闻推荐

太华路街道拉网排查扫黑恶

太华路地区位处西安火车站沿线以北,曾因人流量大、流动人口多、治安较差,被一度传为西安的“道北”。通过治理整顿,特别...

华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阴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