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出时代最强音 华阴老腔重生记

渭南日报 2018-11-23 01:01 大字

?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现场

?唱着老腔难忘皮影

?濮存昕上台互动

?悉尼演出其乐融融

本报记者 颜伟

编者按

有人问,华阴老腔的魅力在哪?没有华丽的唱腔,没有悠扬的曲调,可是依旧能深入人心,震撼灵魂。只因它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无穷的生活激情,听之如有醍醐灌顶,发人深省。

11月18日,中央音乐学院特意邀请华阴市老腔艺术团的十余位民间艺术家,参加中央音乐学院第三届弹拨乐音乐节的首场音乐会。在这场精彩纷呈的演出中,老腔艺术家们表演了《关中古歌》《劝孝歌》《十样景》《将令一声震山川》《大汉遗韵》《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六首老腔名曲和皮影戏《三英战吕布》。他们用高亢粗犷的铁嗓、慷慨激昂的豪气将音乐会现场烘托得热火朝天。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钱茸在主持中评价说:“华夏文明从黄河流域发源,它的发展是理性和野性的相互制衡,宗法社会让理性得以发扬,但也造成了野性的失衡。我们需要野性带来的张扬生命力,老腔里正有这种生命力的存在,中华民族的火种在这里。”

老腔是我国最古老的音乐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6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华阴老腔重新焕发光彩,再次站到了我国最高的艺术舞台上。荣膺国家级金奖四项,省部级艺术赛事一等奖近二十个。一百多家媒体争先报道,三十多次应邀到中央电视台演出,并赴美国、法国、德国等地巡演。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一位在幕后默默付出的高人,他就是老腔艺术团的导演党安华,也是华阴市文广局老腔保护中心主任。

是他大胆尝试,把老腔艺人从皮影戏的幕后请到台前来,从而让大众广为了解这不为人知的精彩。

结缘老腔

说起与老腔结缘,党安华感慨万千。2000年时,他在华阴市文化馆工作。冬天的一个夜晚,一个朋友要去帮老腔艺人张喜民修理皮影戏舞台道具,党安华陪他一起去了。这一去就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更改变了老腔的命运。

农历十一月的深夜,夜凉如冰。农村人家过事,请了张喜民的戏班子搭台唱皮影戏。台前的观众只有一位老先生,一位小伙子。两人围着小火炉谝闲传,并不看戏。党安华上前问道:“大叔,不看戏怎么不回家去?”老人回答说没钥匙进不了家门。他又问那个小伙子怎么也不回去?小伙子说主人家是给了钱的,唱戏要唱过十二点,不到十二点不能散摊子,他是专门在这监工的。

幕后的艺人们隔着白布,他们是否知道费尽心力其实没有观众?更别说知音了。党安华走到幕后说:“别唱了,已经没人看了!”当他掀开帘子,一瞬间眼睛就挪不开了。张喜民怀抱月琴,全情投入放声高歌。另外三个人竟然分别操纵着十几种乐器,简直眼花缭乱。还有一位艺人,随着铿锵乐声,双手对舞皮影,戏剧人物栩栩如生。这是多么震撼的一幕!可惜没人欣赏。

党安华不由地想到,幕后甚至比台前更精彩!幕后的场景搬到幕前,一定能够打动观众。老腔艺人在戏台后面全情投入,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份最质朴、最本真、发自肺腑的演出不正是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吗?

后来,党安华诚恳地找张喜民深谈自己的想法。一开始,坚守传统的张喜民难以接受,觉得皮影和老腔不能分家,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几番推心置腹,张喜民被党安华的诚意打动了,答应先试一试。谁都没想到这一试,就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想要成功就这么简单吗?五个人远远不够。党安华又找到了华阴市的另一位老腔名家王振中。一开始,王振中也接受不了老腔和皮影戏脱离的观点。党安华多次上门拜访,他都不为所动。后来,党安华带领十多个人的老腔剧团闯出了名堂,一些社会活动频繁地邀请他们,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曾经拒绝党安华的王振中找上门来,主动要求加入。这样一来,剧团如虎添翼,肯定能更上一层楼。然而事情并没有党安华想得那么顺利。党安华把王振中介绍给剧团的人,谁知道王振中一来,其他人都走了。党安华一看这里面有矛盾。团队不齐心,这事哪能干得成?

一打听,党安华才了解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原来,在华阴市双泉村,张氏家族是皮影戏唯一正宗的传承世家,千百年来口传心授,这是整个家族安身立命的资本。不料传家宝剧本失窃,偷盗之人是给张家打工的人。这个打工的不是别人,正是后来振兴外族门派的王振中的师傅。两派常年打擂台,斗得不可开交。这段陈年旧事积怨甚深,一时难住了党安华。

他对两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了老腔不至于断代,众人克服万难走到了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他们放下彼此的嫌隙,终于握手言和。老腔剧团这才走上了正轨,迎来了如火如荼的春天。

贵人相助

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终于来了。2005年9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白鹿原》剧组到陕西采风,想在话剧中融入陕西特色。陈忠实老师推荐了原汁原味的华阴老腔。老腔艺术团一行人到了西安,党安华才知道是要给大导演林兆华、国家一级演员濮存昕表演。

林兆华是党安华的偶像,他在上海求学时经常听导师讲林兆华的作品。他激动不已,暗暗观察林兆华的反应。当时被选送的展示表演不光有老腔,还有其他的艺术形式。林兆华在看其他节目时并没有什么表示,直到老腔一出场,林兆华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不时地和濮存昕探讨着。

表演结束,林兆华就立即问党安华:“想不想和我老头子合作?”党安华实话实说:“我做梦都不敢想能和您合作!”就是这次至关重要的表演,才有了老腔和话剧《白鹿原》长达四年、整整一百场的合作。老腔艺人们表演了《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这个作品出现在林兆华导演的话剧《白鹿原》的开头,由陈忠实老师填词,弥补了他在看完华阴老腔表演后,喟叹未将老腔写入《白鹿原》中的遗憾。

2006年,党安华带着老腔艺术团在北京待了两个多月,连演三十五场。这是华阴老腔第一次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观众。十三年过去了,党安华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他们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时任北京人艺常务副院长的濮存昕老师给了他们莫大的温暖和帮助。小到老腔艺人们吃、住、排练,他都事无巨细,热心关照。他特意叮嘱人艺食堂的厨师,要给陕西来的朋友们隔一天做一次油泼面,而且一定要多放辣子,他们爱吃。他每天在食堂和大家一起吃饭,特别喜欢喝点二锅头,每顿饭都要给每一位老腔艺人敬上一杯。最让大家感怀至今的,是有一次排练完突然下起大雨。党安华带着大家在路边冒雨等车,过去的轿车一辆接一辆,没有一辆车停下来捎上他们。这时,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停到他们面前,车里坐着的濮存昕老师急切地说:“快上车!我送你们回宾馆!”大家不好意思麻烦他,濮老师坚持要送,最后党安华只得说还有其他事情,这才作罢。虽然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温暖了他们许多年。2014年春节前夕,濮老师惦记着这些老朋友,从北京带着好酒好烟专程到华阴市看望大家。这份因艺术结缘的友情,跨过了时间长河,依然深厚如初。

话剧告一段落,党安华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要在北京办一场“老腔原生态作品音乐会”,进一步打响老腔的知名度。该找谁镇场主持呢?党安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濮老师。不过,他工作繁忙,既有人艺的诸多公事要处理,还有话剧要排,恐怕不会有时间来主持。眼看离公演的时间越来越近,党安华仍是拿不定主意。直到开演的前两天,他终于鼓起勇气给濮老师打通了电话,没想到电话另一端,濮老师二话不说就一口答应:“来!我肯定来!”2006年6月20日的晚上,音乐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开演,濮老师身体力行支持老腔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老腔艺术团鼓与呼。党安华对这份深情厚谊无以为报,打算聊表寸心,濮老师却说:“以后你们需要我帮助,我排除万难都会来,但是要给我辛苦费,我就算有时间,给我多少钱,我都不会来!”这就是艺术家对艺术的满腔赤诚,是老腔人的幸运,更是老腔的幸运。

振翅腾飞

“那场演出以后,很多媒体都来采访报道,老腔的影响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的演出越来越多,走遍了全国,直接走到了国外。”党安华感慨万千。

在国内,他们到北京、上海、深圳演得最多,还去了香港和台湾。穿插着还去了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因为老腔中有民间说唱的元素,在美国表演时,被《纽约时报》称为“古老东方的摇滚乐”。

说起这次美国之行,党安华现在还有些后怕。今年4月,党安华带着平均年龄69岁的九位老腔表演艺术家去美国演出。除了耗费体力的巡演,他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倒时差是第一关,一去就水土不服。美国的饭吃不惯,觉也睡不好,党安华就怕这几位老哥犯了心脏病、高血压,万一谁病倒了,举目无亲,语言不通,四处摸不到门路,就算找到了医院都怕耽搁时间看病。党安华愁得吃不下,睡不着,大家都关心他怎么了,他怕动摇军心只能说没睡好。就这样提心吊胆了三十三天,这一场巡演他们的足迹遍布十二个州,九所大学,真是前无来者。在剑桥大学里,张喜民在演出结束后跟学生们交流,对老腔作了讲解介绍。党安华为张喜民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他开玩笑说:“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给外国大学生讲课了!”这些成就要感谢第二位贵人,中国民乐演奏家吴蛮女士,她把琵琶介绍到西方,居功至伟。她一手促成了老腔艺术团的美国之行,使中国民乐再一次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这些当初想都不敢想的创举一一实现,党安华并没与陶醉其中。他最引以为傲的是2009年,应中国艺术研究院邀请,老腔艺术团走进国家大剧院的那场超高水准的演出。著名音乐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教授大力促成老腔艺术团登上国家最高艺术的舞台。这次演出让植根乡土的田间艺术终于走上大雅之堂。下里巴人从此也可以阳春白雪,让他们终于从大众眼中的民间艺人成为受人尊敬的民间艺术家。这一路走来实在漫长又艰辛。

与顶级艺术家同台合作,让老腔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党安华从善如流,与交响乐、民乐、摇滚乐、秦腔、豫剧、京剧等都展开了深度的合作。2015年,歌手谭维维想对自己的曲风求新求变,著名音乐人崔健向她极力推荐华阴老腔艺术团。谭维维于是邀请艺术团在东方卫视的一档节目中为她伴奏,首次将地方戏曲风格和摇滚乐融合,这首创新歌曲一炮而红。不久后,党安华又接到了邀请,这次伸出橄榄枝的是2016年央视春晚工作组。老腔与谭维维再次联手,在除夕之夜向全国人民献上了一首《华阴老腔一声喊》,节目的成功毋庸赘言,精彩的演唱至今犹在耳边。

薪火相传

老腔摆脱了断代之忧,但还面临着传承之难。团里年纪最大的王振中老师已经82岁了,他如今专门在家为老腔保护中心做传、帮、带的工作。国家级老腔传承人张喜民老师也已经72岁了。党安华打破老腔传男不传女的老传统,他找来了唱迷胡戏的张秋亚,并请张喜民老师一字一句教会了张秋亚唱老腔,张秋亚成为女性唱老腔的第一人。

如今,华阴老腔保护中心已经办了四期培训班,学员已有二百多人,不过中年人居多,年轻人少。为了让新生力量也能接触老腔从而爱上老腔,党安华和渭南师范学院深度合作,开展了一系列老腔进校园活动。这可是实打实地走进大学校园,不是走马观花那么简单。挑选有专业音乐素养的大学生从大一开始系统地学习老腔,艺术团的老师们定期来指导授课。如今,第一批学成的二十六位学生,已经能在学校独立登台表演了,这无疑是和时代合拍的新举措,老腔终于摆脱了断代的危险,有了高学历、高素养的年轻人加入,传承也不再困难。

面对多年心血结出的这些累累硕果,党安华说:“无论老腔怎样跨界合作,如何与时俱进,根本的东西绝不会丢。”闲不下来的党安华踌躇满志地规划明年去北京、上海、西安巡演。5月23日在北京的两场演出,濮老师已经许诺有空一定会来主持。党安华对老腔的未来,信心满满。

(老腔保护中心供图)

新闻推荐

华阴“三到位”刷新党建工作“新常态”

记者杨月锋通讯员迪新科华阴市水务局党委立足于提升机关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持续发力,以“四化”要求为重点,创新工作思路,提...

华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阴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