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扶贫记

陕西农村报 2018-08-17 20:19 大字

为残疾贫困户捐赠衣物。

开垦华山香菊试验田。

张进名的手保住了。

通讯员 石超奇 本报记者 车向斌 文/图

他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心无旁骛地帮危扶贫;他竭尽全力解民忧,千方百计促发展。在村里,乡亲们亲切地叫他“石头”。去年,他被华阴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他就是浦发银行渭南市分行选派到华阴市孟塬镇秦峪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石万里。

他时刻心系着群众

白天,他入户调查、帮扶,和乡亲们拉家常,解决群众的困难,调解邻里矛盾;夜晚,他挑灯夜战,填写表格资料、帮扶纪录、总结反思工作……

石万里说:“在我的心里,自始至终就一个念头: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忙时一天就吃一顿饭,有时是一个馒头,或者一包方便面,他乐此不疲。只要有时间,他就奔走在村民当中,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同事们送他一个外号叫“铁人”。

为让贫困户早日搬出危房,石万里把从战友那里借来给自己家里盖房的8000元钱,分给了3户贫困户,让村民先进行危房改造。他还联系“黄丝带”公益组织,先后5次送来800余件衣物,为村中14位80岁老人、16位留守儿童送来价值万余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石万里曾经是一位军人,他以军人的作风、军人的气魄、军人的爱民情怀工作的同时,也感动着他的许多战友。远在四川、安徽的战友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从远方寄来了书本、书包、文具用品和衣物等。

因病致贫户的张东锁,腿部患重度静脉曲张已30年了,丧失了劳动力,每天疼得掉眼泪,后来听说渭南一家私立医院能根治这个病,但私立医院看病不能享受合疗报销政策,因为支付不起高昂的医药费,张东锁放弃了治疗。为了能让张东锁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石万里千方百计申请临时求助金3500元,同时向单位争取1000元帮扶金。在他的帮助下,老人的腿病痊愈了,也恢复了劳动力。张东锁逢人就说:“没有‘石头\’的帮助,我可能要残疾一辈子,贫穷一辈子!”。

贫困户张进名在家不慎被电锯割了手,直奔村卫生室,卫生室在处理伤口时,恰逢石万里正在村部铲雪,见此情形,他丢下铁锨,立即开车送老人到华阴市人民医院。医生表示伤势严重,需尽快转院治疗,否则三个手指就保不住了。

“无论如何要保住手指,农民没有手指,还咋生活呀?”石万里心急如焚,立即联系渭南一家专科医院。由于是异地就医,院方需要先交费后诊疗。而此时已是深夜11点,情况紧急,他向院方担保,写下了11459元的欠条。结果,医院也被他的真情打动,同意先看病,回家报销后再付费。手指康复后,张进名老人在感叹医学发达进步的同时,又感动地说,“是石头和他爱人,保住了我的三根手指头”。

认个哥哥叫张清省

贫困户张清省的妻子刘小女是智力残疾,还患有重度癫痫,没有劳动能力,常年不离药。张清省一边打零工挣钱,一边照顾妻子。

去年10月份,刘小女病情加重。石万里得知情况后,多次到他家动员张清省带妻子入院治疗,张清省虽然答应着,但因没钱迟迟未动。石万里和医院多次沟通,医院表示,可以先医治后付费。石万里利用3次在渭南办事的机会,买了鸡蛋、奶、水果到医院看望张清省。最后一次去时,天很冷,张清省拉着他的手说:“石头,陪哥说会话吧!”就这样,他和张清省像是久违的朋友,坐在医院门口冰冷的石礅上,足足聊了两个小时。就是这3次探望张清省,也使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出院那天,他垫付了3365元的医疗费,才使张清省顺利出院。

回到村里,他发现张清省家里房屋的裂痕严重,便悄悄地从产业园建筑工地上协调了水泥和沙石,为张清省修复了房屋裂缝,还把自己的摩托车,从渭南骑到村里捐给张清省。他得到的,是张清省一次拉着他的手,向几位村民介绍说:我这弟弟,是个好人!就是这句话,石万里感到内心无比温暖。

为了协调2户群众院墙之间的矛盾,长达一周时间,他奔波在两家人与村部和派出所之间,不厌其烦地为双方做思想工作。讲法律、讲社会责任、讲家庭责任、讲邻里和谐。终于用耐心、诚心、热心,让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矛盾才得以化解。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石万里的妻子李战红原本在渭南一家公司上班。从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白热化阶段,石万里长期回不了家。当时妻子很不理解,还经常和他吵架。去年中秋节,妻子和孩子到秦峪村待了几天,看到丈夫忙碌的身影,看到村民们满意的笑容,妻子理解了石万里。她把之前做服装生意的200件新衣服也捐给了贫困群众,又多方联系,帮村里10多个困难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

去年11月,妻子用行动支持了石万里的选择,来到孟塬镇从事脱贫攻坚工作。不知不觉中,石万里已经从一名银行职员,变成了熟悉社情民意,真心扶贫,一心为村民谋福祉的农村工作者。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扶贫干部,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赢得父老乡亲的一致好评,使他感到最荣幸、最欣慰的事。

石万里与妻子工作的地方大约只5公里的距离,就是这5公里,他们有时一周也见不了一次面。妻子自从进入扶贫一线后,也像他一样担任着驻村工作队的队长,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乡亲们常把自家产的蔬菜、鸡蛋和小米,送到石万里住的村部里,他拦也拦不住,就让村支书晚上把钱给乡亲们送去。于是,村部门上多了“谢绝礼品”和“廉洁室”两个便民提示栏。这是群众对他工作的认可,但他不能要。他暗暗发誓,要报答乡亲们的厚爱,一定要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摸底,石万里发现村里没有支柱产业,这是制约村民脱贫致富的最大问题。他和村“四支力量”商讨后,把培育产业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确立以发展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秦峪村脱贫“摘帽”。他向自己所在单位申请13万元,作为建设村集体经济产业园的启动资金。投资31.45万元,注册成立了秦仓口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养蜂和柿子醋酿造产业。

目前,秦仓口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全村42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可拿到产业分红3000元。柿子醋酿造产业,年产醋约3.5万斤,收益约6万元。养蜂产业,年产蜂蜜约3000斤,利润约6万元,预计次年规模和利润也将再翻两番,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驻村工作队及“四支力量”的不懈努力,孟塬镇秦峪村已旧貌换新颜了。此外,值得欣慰的是,42户贫困户已经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新闻推荐

学习榜样精神 凝聚前行力量

本报讯(记者吕佳通讯员王金星)近日,华阴市民政局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观看民政部举办的“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主题宣讲...

华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阴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