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达州300年屈家大院 传承“戒欺求谦”家风

华西都市报 2017-12-09 04:09 大字

屈家大院现状。

“戒欺求谦”牌匾。

屈氏大院古瓦上的文字记载。

达州市通川区檬双乡松坪村6组,一个地名叫千坵塝的地方,有两座三合院的传统村落,人称屈家大院子,距今有近300年的历史。屈家大院是典型的川东北传统大院,大院珍贵的牌匾,讲述着一个个精彩而悠远的历史故事。

一块牌匾,传承家风

年逾古稀的屈福林说,据他发现的房上一片古瓦上刻的文字记载,现今保存完好的屈家大院,修建于清康熙58年(1719),距今近300年历史。

屈氏老族谱记载,屈福林是屈原的第68代孙。

康熙28年(1689),屈氏由湖北秭归填川分支后,八世祖屈元朝从达县垂虹乡(今达州市达川区大堰乡)磐架沟,北迁落籍到达县檬双乡(今属通川区)松坪村千坵塝,至今已繁衍18代,历300多年时间。

经过渐次修建和维修,形成上下相邻的两座三合面传统大院。如今,住在屈家大院里的,除杨、岳两个异姓各两户外,其余全是屈姓人。

77岁的屈绍林,珍藏着一块弥足珍贵的木牌匾,挂在他家墙壁上。木牌匾长4.5尺、宽2.2尺,上书“戒欺求谦”4个鲜红大字,阴刻,署名怀洙,丁未年。

屈绍林说,此匾为其曾祖父屈怀洙亲书制作,后来传给父亲屈荣模,屈荣模1980年去世又传给了他。屈荣模临终时交代,这个牌匾是祖宗传下来的,一定要好好保存,代代相传。

屈绍林的爷爷曾讲过这块牌匾的来历。屈怀洙的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唐氏辛勤劳作,送子读书,教育子女长大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屈怀洙从小立下远大志向,苦读四书,后考中秀才,成为当地的一大名人。

屈怀珠青年时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困苦。农村医疗条件差,不少人被夺去生命。

屈怀洙立志学医拯救苍生,拜老中医为师。经过几年刻苦学习和钻研,出师后,他在乡场上开办私人诊所行医。

由于条件有限,屈怀洙最初只能在家中接诊患者,有时还得背上药箱到患者家中应诊。遇到家庭贫困没钱支付诊金的,他不仅免收诊金,甚至还自掏腰包帮济患者。

他家中兄弟姐妹多,并不宽裕,但他以救助病患的行动告诉家人,作为一名医生,医德比医术更重要。

相传,屈怀洙曾在农村碰到过一位患有面神经麻痹的患者。由于当时医疗知识缺乏,思想传统封闭,这位患者被大家误认为患有麻风病,遭到乡亲们的排斥。

屈怀洙没有拒诊这位患者,而是不计酬劳地细心诊疗。不过,面神经麻痹在当时属于疑难症,而屈怀洙经验尚浅,最初诊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但他没有放弃,每当想到病人遭受的身心痛苦就寝食难安。他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努力学习和钻研治疗方法,最终成功治好了患者。

后来,乡民们重新接纳了那位患者,更多人慕名前来求医。

屈怀洙认为,医术再高的医生也无法治疗所有的疾病,但必须心怀患者,不断积累提高知识和总结临床经验,才能做到问心无愧。

屈怀洙行医拯救成千上万乡民,还传徒10多人,不仅医术高,医德更堪称一流,至今当地仍有他的传说。

屈怀洙年幼就喜练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年老时,为教育后代虚心学习,诚实做人,他亲笔书写制作“戒欺求谦”牌匾,以传后世。

此匾于1847年制作,距今已有170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

为政一方,查禁鸦片

屈氏大院走出的族人中,还有一人值得一说。

屈一林,号雪樵,屈怀洙的曾孙,屈绍林的长兄。屈雪樵秉承先辈的优良家风,幼小发奋念书,立志长大有所作为。

屈雪樵父亲早逝,母亲克服一切困难,坚持送他去30里外的学堂念书。屈雪樵刻苦努力,成绩优异。

同窗有不少纨绔子弟,妒能嫉才,编有顺口溜:“好一个屈一林,把着第一名……”

他们欺负屈一林,数九寒天,借故收回原先大家搭伙睡觉的被盖,把屈一林赶出寝室。屈一林只好搬到教室,坚持住了48个夜晚,也不愿与混日子的纨绔子弟低头下话。

此事后来被校长知道,屈一林因祸得福,与校长同床共餐,顺利读完高小。

高小毕业的屈雪樵,回到乡里,被视为知识分子。20岁时,他被当地推举为檬子场(檬双乡的前身)联保主任。

屈雪樵多为穷人说话,绝不袒护地痞流氓,深得民众拥戴。当时军阀混战,走私贩毒成风,一些土霸鱼肉百姓,百姓不得安宁。

一天,屈雪樵正在乡公所忙公事,一年轻人跑进办公室,十分紧张地报告说:“我在双龙石门遇到有20个壮汉挑着油篓子到巴中方向去。他们挑的是重物,却走得飞快。我觉得奇怪,就问他们油篓子里装的是啥子。一个黑脸大汉说,挑的清油,你问那么多干啥子?快滚,不然打死你。”

屈雪樵问,他们到哪个地方了?年轻人说,他们现在洞子庙吃中午饭。

屈雪樵分析,檬子场的人,是挑清油到达县城去卖,为啥他们挑清油往巴中方向去呢?一般过路行客,说话都很客气,为何他们态度生硬?挑一担清油很沉重,应该走得慢,他们却走得飞快,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必须严格检查。

屈雪樵召集乡丁兵集合,赶到大梁山哨卡,准备盘查过路行人。

不一会儿,一伙人挑着油篓子来到哨卡路口。屈雪樵拦住,大声说道:“我是达县戒毒大队督查组的,奉命检查。请各位放下担子,打开油篓子盖子接受检查。”

这时,挑夫里走出一个大胡子、黑脸堂的人。他点头哈腰傻笑着说,我们是挑清油到巴中做生意的,绝不敢贩卖鸦片烟。

简直是不打自招。那家伙自知说漏了嘴,退到一边,低着头,不再开腔。

屈雪樵心中更有数了。

他接过身边一个部下手中的步枪,取下枪上的刺刀,令部下打开一个油篓子的盖子,将刺刀轻轻地往油篓子里插下去,到了油篓子底部位置。

然后,取出带油印子的刺刀,再测量油篓子底部到油篓子口部位置,50厘米高。

结果,油篓子内空与油篓子体高相差30厘米,问题肯定在油篓子里。

屈雪樵叫一名部下在附近老乡家中借来一担水桶,将油篓子的清油倒入水桶,然后将油篓子来一个底朝天。

仔细一看,油篓子内做了夹层底子。把底层一取,掉出几包鸦片烟来。

屈雪樵站起身来,刚才那个大胡子知道事情败露,早已溜走,不知去向。

众挑夫说,是刚才那个大胡子今天早上把他们叫来的。大胡子说,把油篓子挑到陕西汉中去,给每个人10个大洋。油篓子里装的啥子,他们不晓得,也不敢问。

屈雪樵仔细打量,他们确实不像贩运鸦片烟的人,就命令他们将油篓子挑到乡公所去,并请示上级怎么办。

上级答复,做好登记,鸦片就地销毁。屈雪樵命令部下,在学校操场当众点火焚毁收缴的毒品。

这一果敢行动大快人心,得到乡民的称赞和上级的表扬。

远走他乡,投身抗战

屈雪樵禁烟的行动,激怒了土匪。

一个多月后,周老五等一伙人带了20多人前来檬子场,对屈雪樵实施报复。

当天,那伙人来到檬子场已是下午6点多钟。因走得急,没吃中午饭,其中一个小头目提议先吃饭,然后再行事。

20多人一窝蜂地拥进开食店的王老板店内,有的说吃羊肉,有的说吃鸭肉。

大胡子头目站起来,把衣襟一掀:“没时间啦,炒几个小菜,吃饱了好行事。”

大胡子在掀衣襟时,露出一把手枪,被王老板看到了。“这伙人今晚要行事,想到刚才有一个光头的进来,打听屈雪樵在哪里住。莫非是一个月前,屈雪樵禁烟的事……”

糟糕,肯定是土匪贩运鸦片烟被查收,派人前来报复。不好,得赶快通知屈雪樵。

王老板把儿子叫到一边,叫儿子赶快去给屈雪樵报信,叫他快跑。

屈雪樵得到消息后,带着全家人到远处亲友家躲起来。那一伙人赶到屈雪樵家时,已是人去楼空。

土匪头子离开时放话:“屈雪樵断了我们的财路,我们就要他的命。”

为不连累家人和同事,屈雪樵只身逃往成都避难。

在亲友的帮助下,屈雪樵进入成都中医学校学习。当时正是抗日期间,屈雪樵听闻重庆在招收黄埔军校学员,毅然弃医从军,赶到重庆报考军校。

结果天遂人愿,屈雪樵考上了,成为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因毕业时成绩优秀,留校任教官。

不久,战事紧逼,屈雪樵随学员一起开赴前线抗日。

屈雪樵在山西运城及陕西华阴、华县各个战场英勇作战,屡建战功,很快升为营长、副参谋长。

日本投降后,屈雪樵部队驻防西安市区。警备司令部司令周思冕看中了他,调他到警司任机要参谋。

其间,屈雪樵结识了西安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萧清云、王道容、李甦等。

在地下共产党员萧清云的开导下,屈雪樵思想进步很快,被列入发展对象。其间,他为地下党组织提供了许多内部机密文件情报。

1946年3月,屈雪樵被正式批准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后与李甦结婚。

好景不长,政局越变越坏,军统特务到处抓捕共产党员及进步人士,王道容叛变,出卖了萧清云。萧清云被杀害后,屈雪樵也被暴露了。

就在特务前去抓捕屈雪樵时,屈雪樵闻讯翻墙逃离,躲过一劫。

由于上线被害,屈雪樵与地下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后参加庞佑渝的部队,这支部队在什邡起义。

1949年后,屈雪樵回到家乡,蒙受不白之冤,年仅39岁。

1985年,重庆党组织通过甄别,为屈雪樵公开平反,恢复了名誉。 谯继文/图

新闻推荐

华山脚下有座关帝庙 延安日报记者 郑鹏

关帝庙延安日报刘阳摄关帝庙门口的“忠”“义”二字延安日报刘阳摄11月6日,沿黄公路采访团来到了华阴关帝庙。小时候对于关羽的认识,仅仅是《三国演义》对其的描写: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

华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阴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