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秀美乡村迎客来 ——华阴市美丽乡村建设见闻录

渭南日报 2017-12-04 02:01 大字

冯池村文化广场

镇村文化广场设施齐全

仙峪污水处理站

农村文化墙引导群众文明生活

乡村旅游如火如荼

本报记者梁晓蔚通讯员王渭丁彦崔海福

深秋时节,走进华阴,南山如黛,北水清流,村庄美丽。良好的环境心旷神怡,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整洁靓丽的乡村在旭日阳光的掩映下显得十分壮美。

行进在华岳大地上,一条条宽畅笔直的通村路、一个个干净整洁的村庄、一处处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一幅幅富有文明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乡村美景犹如一幅风光旖旎的画卷展现在您的面前。

今年以来,华阴把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提升乡村面貌入手,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始终围绕建设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和美丽宜居乡村这一目标,持续加大投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勾勒发展蓝图建设美丽乡村

华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西岳华山所在地,是一座新兴的风景型旅游城市。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始终是华阴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城市建设的“生命线”工程。今年以来,华阴始终把改善乡村环境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目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九大工程”为重点,持续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了一批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重一时、火一阵”,而是要“抓长远、见长效”。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华阴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编制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制定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核办法》和《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宜居乡村考核验收办法》,明确了市级领导和责任部门包联示范村任务,开展了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将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具体要求、责任单位、包联单位进一步细化分解,夯实了各级责任。

今年年初,华阴市与重庆华宇园林有限公司合作,采取PPP模式,统一规划设计、集中建设全市114个美丽宜居示范村,总投资4.1亿元,今年实施42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华阴建立月度工作联席会,重点解决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进度。

各部门、各镇(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把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身上,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落实”的原则,明确每项工作的完成时限和标准要求,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城乡齐抓共管垃圾分类处理

现如今,在华山镇仙峪村美丽乡村示范点,每家门前摆放的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的蓝绿红两种垃圾收集箱格外引人注目,既方便了群众,又为乡村旅游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农村的垃圾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环境、困扰干部群众的“头痛事”。今年以来,华阴从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入手,逐步提升农村垃圾处理的工作水平,在全市114个村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监管、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新模式。

今年年初,华阴市与中联重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由企业投资实施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投资3600万元,购置21辆环卫车,建设7个垃圾中转站,对市域内垃圾统一收集清运。6月,环卫车辆已投入使用。截至目前,7个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已基本建成,正在安装设备,即将正式投入运行。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华阴落实了“五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每个行政村落实市级领导、市级部门、镇干部、村干部及保洁员环境卫生包联责任制,将其姓名、联系方式及清洁乡村创建标准、垃圾分类方法和意义上墙公示,接收群众监督。将每周五定为“全民清扫日”,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大整治。每个村都建立了稳定的保洁人员队伍,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工作流程,配备了服装和工具,加强对保洁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保洁人员工资采取市、镇(办)、村、户四级投入机制筹集方式解决,按月结算,并将保洁员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纳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年终考核。

按照统一标准给每个行政村每两户配备两个垃圾箱,其中一个是可回收垃圾箱,一个是不可回收垃圾箱,每个行政村的每条巷头配备一个有毒垃圾箱,农户垃圾分类、收集后,统一进行垃圾转运和处理。华阴还加强对山区及河道的巡查保洁监管,及时清理捡拾遗留垃圾。同时,强化宣传,完善村规民约,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不要随便抛撒、倾倒垃圾。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华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项工作在省级考核验收中位居前列,顺利通过了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核验收。构建绿色屏障洁净农村水源

构建山水绿色生态名市,打造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追求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永远没有休止符。华阴正在实现由单纯治水向系统治水、刚性治水向柔性治水转变。罗敷河、柳叶河、长涧河3条南山支流蓄滞洪区的建成,让水清河美的华阴更加充满灵动与秀美。

让“树”成为城市的特色,让“绿”成为村庄的装扮。漫步华岳大地,满眼处处新绿。山区绿屏、塬区绿网、城区绿景、滩区绿映的四级生态网络已初现雏形。2017年,华阴提出以生态建设为引领,按照“大山、大水、大绿、大生态”的理念,实施南部山区天然林保护、秦岭北麓竹林涵养绿色长廊、东部塬区水土流失治理、北部方田林网工程绿化建设框架,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全力建设生态绿色华阴,力争在优化环境绿色发展上实现追赶超越,让绿色成为生态环境的主色调。

华阴把植树造林与环境整治、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对市域内田间乡村和交通沿线进行绿化美化,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绿化景观。对6条南山支流、蒲峪水库和莲藕基地等湿地,按照“林水相依、林水相连”的景观要求进行规划建设,积极打造城乡生态景观带,让绿化美化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9月11日,华阴成功创建为首批省级森林城市,正在朝着国家级森林城市迈进。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生活需求,华阴按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建设村级污水处理站,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综合治理。由各镇(办)负责对辖区河道及河岸垃圾进行彻底清理,确保水面无漂浮物、堤岸无垃圾。同时按照畜禽养殖禁养区红线划定,搬离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加大辖区养殖场户巡查、技术指导,督促规模以上养殖场(户)修建粪污处理设施,确保粪污日产日清。

对农村旱厕、土厕进行水改。“农村巷道修下水道让我们感到很新奇也很高兴,一下雨巷道的污水不再横流了,我们的出行也更加方便了!”岳庙办土洛坊村一位村民高兴地说。在土洛坊村,我们看到生活污水管网铺设后的路面恢复正在加紧施工。

今年,农村生活污水管网铺设和卫生改厕是华阴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头戏”。华阴对30个示范村全部实施污水处理改造工程,并配套开展改厕工作。目前,已建成5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站,20个城中村排污已并入城区管网。新增污水管网铺设的滨湖村、永宁村等12个村正在进行施工,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改厕已完成6000余座。改变落后面貌整治卫生环境

为彻底改变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华阴积极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治理活动,全市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

华阴高度重视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制定了《华阴市开展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各镇(办)成立了美丽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组织机构,成立了美丽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办公室;市政府和各镇(办)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镇(办)与行政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划分责任区和责任范围,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留死角。还成立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组和督查组,实行“周检查、月点评、月通报”工作机制,完善了巡查、督查、督办、通报、反馈等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使这项工作入心入脑,华阴在干部群众中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在主要交通沿线醒目位置安装大型宣传牌,在每个村醒目位置安装农村环境卫生“五位一体”网格化管理责任制牌,通过手机微信平台、广场大屏幕播放宣传片,组建宣传车巡回语音宣传,印发宣传彩页及手提袋入户宣传,在渭南、华阴两级电视台进行综合宣传,倡议全市人民“垃圾不落地、华阴更美丽”“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同呵护绿色家园”,通过既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且又生动活泼地进行了宣传,又使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得实惠的不间断、不松懈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舆论氛围,使环境卫生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在细化任务夯实责任的基础上,健全了垃圾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生活垃圾规范化收集、压缩、转运和处理工作。今年以来,共拆除不达标厕所1380余所,清理卫生死角1300余处,清除陈年垃圾30万余方,清理排水渠135余公里,取缔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5处,清理乱贴乱画小广告面5600余平方米,村庄绿化面积约2100亩,配备保洁员486人,总投资1600余万元,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环境卫生整体面貌。提高文明素养共造宜居家园

农村美不美,一看环境,二看民风。培育良好民风、道德风尚是核心,文明习惯是基础,文化活动是载体。为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华阴不断完善镇(办)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村史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建设。

华阴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提升群众素质,推动市域经济社会追赶超越的重要支撑和有力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揽,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度。在华阴各村,以乡土文化、村规民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为主的文化墙新颖夺目,时刻提醒着村民互助互爱、明礼诚信。以弘扬家庭美德为主题的“五星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大孝子”“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华阴充分利用旅游产业优势,创新开展“旅游+扶贫”的***模式,倡导贫困群众发展农家乐、采摘观光农业、纪念品销售和旅游服务业,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问题,也为华阴全域旅游建设增添了新引擎。

华山镇仙峪村位于仙峪景区口,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作为该市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该村按照“农家乐+乡村旅游”的模式,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全村有50余户村民经营农家乐,“黄金周”期间日均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该村已经成为华阴乡村旅游的新样板。同样,孟塬镇小鹏村依托自身优势,努力做好山下留客文章,“油菜花海”是该村乡村旅游的主品牌,每年4月核心区万余亩油菜花竞相开放,成片金黄色的花海铺满了310国道两侧的塬区梯田,让人宛若置身于一幅颜色鲜亮的油画之中。

走进孟塬镇冯池村,一阵悠扬的电子琴声将我们引到村民冯颖的家中,她10岁的儿子冯艺凡正在练习电子琴,她说:“现在我们条件好了,娃喜欢音乐,我准备将他送到专业的艺术学校去学习。”村民王新华也高兴地说:“这几天,我村的人都忙的采摘茶菊,一斤5块多,客商在地头收购,一亩地能收入5000多块呢!”

环境美了、面貌变了、腰包鼓了、群众富了……一到傍晚,文化活动广场的广场舞又开始了,铿锵动听的音乐、妙曼潇洒的舞姿,舞出了华山人对美丽乡村的热爱,对文明和富庶的向往。波光粼粼的湖水、奇秀俊美的山色、干净整洁的村庄、群众脸上绽放的笑容成为华阴的最美!

新闻推荐

华阴科技示范户“现身说法”话增收

本报讯(记者乔刚通讯员王渭石超奇)11月16日,华阴市罗敷镇待仙村杨居民的丹参收获现场人头攒动,这里正在举办中药材种植推介会,吸引了周边500余名群众前来参观学习,现场了解咨询丹参种植、回收、销售等...

华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阴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