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时节初遇“小故宫”
● 西岳庙景区。榆林日报 杨彬 摄
榆林日报记者 张娟
走进人称陕西“小故宫”的西岳庙时,恰好是漫天秋色好题诗的好时节。着实有几番北京故宫的相似模样。初遇西岳庙,就被其红黄相间的古建筑楼宇深深吸引。稍作仰望,便可看见西岳庙围坐于以危岩耸削、突兀凌空、壁立千仞之险峻气势而著称于世的西岳华山之中。高低错落,极为壮观。建于西岳庙高台之上的五凤楼,高达20多米,登楼仰望华山,五峰历历在目。
西岳庙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城东,华山北麓5公里处,又称华岳庙,始建于汉代、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之神的要地。西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建集灵宫于黄甫峪口,东汉时迁于现址,后改称西岳庙。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百丈层楼隐深树,飞甍正欲摩苍穹”的西岳庙,是明清建筑风格的宫殿御苑式古建筑群落,其轴线与华山主峰形成一线,布局为坐北向南长方形的重城式大庙,朝向华山主峰,主要建筑沿着南北轴线左右对称。四周城墙建于明代,整个西岳庙布局严谨,内城外廓,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形成重城式多单元的空间结构,亭、堂、楼、坊相错其间。西岳庙建筑群前后分为六个空间,在由北至南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灏灵门、五凤楼、棂星门、金城门、灏灵殿、寝宫、御书楼、万寿阁。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个空间五凤楼后的院落,曾被誉为陕西的小碑林。因历经沧桑劫难,火焚、地震、兵燹等灾害;风剥雨蚀、管理不善,屡遭重创损毁。现尚存有“西岳华山庙碑”,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立;高2.5米,宽1.1米;碑文隶书,记有汉武帝始,“集灵宫”规模、祭祀和祭奠之礼;具“方正、流丽、奇古”之风格,人称“汉隶第一品”。而“岳莲灵澍”横卧碑,西安碑林里的也没它大,是陕西现存最大的横卧碑。据说是陕西巡抚毕沅奉旨上山祈雨,非常灵验。连降三天大雨,并奏皇上后,乾隆也大喜,赐了这四个字。“澍”有及时雨的意思;“灵”有祈求神仙灵验的意思。书法浑厚有劲,稳健端庄,字面贴金,光亮夺目。碑的背面记述陕西巡抚请颁御书和上山求雨之事。
提起西岳庙,当地群众都用“先有海甘寺,后有雪映宫”这两句概括的说法,传述着这座形似北京故宫的建筑的往事。相传,远在西周时,西岳庙就是天子巡狩和祭祀山川的垣址。而大兴土木,则始于汉武帝。汉武帝在华山脚下创建了祭祀西岳神的第一座庙宇——集灵宫。东汉王朝建立后,继续奉祀。由于觉得“集灵宫”离华山较近,又在山下,难体现“望”祭的要求,不能达到祀神的目的,便决定将这一座神庙迁到今址。迁建的庙址选好之后监造大臣和工匠们对庙宇的建筑形式犯难了。时值炎炎酷暑。有一天,忽然狂风大作,从华山之巅生出团团乌云,迅即遮天蔽日。顷刻又见狂风稍息,骤然天空又降下了鹅毛大雪。雪后见一只矫健的兔子,在雪地上飞奔。兔子消失后见其脚步跑出的路线居然是一幅疏密有度、布局严谨的建筑图样!随后在木匠们苦恼缺少木材无计可施而望山兴叹时,隐隐约约从山上传来“砰砰”的伐木声和树倾倒的声音,还听到天边喊道“够了没有”的问话声,一个师傅便大着胆子回答:“够了。”奇怪得很,伐木声立即停止了。工匠们用这些“神木”,很快建成了西岳庙。
听完老故事,走尽西岳庙,此时的采访团深感整个院落林木繁茂、山石嶙峋背后的沧桑海田。石碑上的每一个字、脚下踩过的每一块砖瓦,在苍劲笔挺的年轮里兜兜转转、轮轮回回地讲述着只属于陕西这座“小故宫”的大故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乔刚通讯员王渭石超奇)11月16日,华阴市罗敷镇待仙村杨居民的丹参收获现场人头攒动,这里正在举办中药材种植推介会,吸引了周边500余名群众前来参观学习,现场了解咨询丹参种植、回收、销售等...
华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阴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