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买辆小汽车

渭南日报 2020-06-06 01:27 大字

本报记者 刘虹

赵永军心里,只有一件事,就是管好大棚。

他和妻子党水利是华州区瓜坡镇君朝村村民,种了两个大棚,娃上学、老人看病、一家人的生活来源都指望这两个大棚。作为农民,管好棚是他的工作,也让他在村里扬眉吐气了。一栋小二楼窗明几净,彰显着主人的殷实,也表明主人勤奋。谁能想到2017年以前,他还是个贫困户。

“我嫁到这个家时,两个老人都70多岁,身体不好,我坐月子都没人管。等孩子大些,老的老小的小,靠种包谷、小麦生活,日子煎熬得很。”说起过去,党水利满肚子委屈。

煎熬,就要想办法不煎熬。2008年,党水利听朋友说杏林镇有人种大棚挣了钱,就去参观。果然,那里的人种圣女果发了家,这让党水利很羡慕。自己两口子有手有脚,咋就不能种大棚?一打听,种大棚投资大,家里根本拿不出钱。

党水利很失望,但不死心。转眼到了2011年,君朝村在华州区政府的主导下,建起产业园,一排排大棚让党水利眼热心跳,她和丈夫赵永军商量,东拼西凑又贷了5万元小额支农款,一口气买了两个大棚,也种圣女果。

本想有了大棚,凭着两人的勤劳,日子就能好起来,谁知最后却成了贫困户。“那时主要缺乏技术,不断投资,收入却不高,甚至包不住,越干越没信心。自从国家扶贫政策落实到村里,干部经常到家里来,孩子不仅享受到教育好政策,老人看病也有了保障。重要的是,村里经常组织技术培训,我们两口子都去听,种植技术有了很大提高。闲了再通过手机在网上查询大棚管理技术,棚是越种越好,我们也越有信心。”党水利说道。

为管好大棚,两口子天不亮就到棚里干活。家里距大棚不过五六百米,中午都不回家,把锅带到棚里,简单做些饭菜对付,直到天黑才回家休息。有技术有信心,加之勤奋,再加上国家的扶贫好政策,夫妻齐心协力,很快打了翻身仗。这两年圣女果价位很好,一斤平均价位在4元多,一棚能摘1万多斤果子,一年能卖近10万元。

2019年7月,党水利和丈夫花了18万元把房子全面翻新,又加盖一层,后院也搭上彩钢瓦。“我嫁过来时,就是90年代修的老房子,多年过去,看着烂糟糟的。现在把门换成铁门,窗换成铝合金,铺了瓷砖,外墙也贴了瓷砖,看着像模像样了。”党水利说起家里的变化满是成就感。

今年受疫情影响,圣女果价位不行,但两口子依然满意。“今年5元一斤没有卖几天,很快价格就掉到2元多。尽管如此,这两棚也能收入6万多元。”党水利说。

两口子不光勤奋,也舍不得浪费一寸土地。大棚外的空地,不仅种了油菜,还种了豆角。党水利说:“每年油菜,榨的油不仅够自家吃,还可以卖钱。大棚也是一年两料,圣女果10月种,第二年6月卖完。紧接着种黄瓜、豆角,4个月就能收获,之后就又到了种圣女果的月份。”

勤劳还会安排,两口子的日子越来越美。谈到未来,这家不爱说话的男主人突然开口:“今年打算把房子再装修一下,明年打算买辆小汽车。”

问他明年能不能买得起,他自信满满地说:“当然能。”

新闻推荐

华州区人民法院 召开警示教育大会

本报讯(通讯员李健)近日,华州区人民法院召开高世龙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华州区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组...

华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