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区毕新社区: 小芦笋变身“香饽饽”
本报记者李玉红通讯员杨宾
“别小看这些芦笋,它们可是帮助贫困户增收的‘香饽饽’。”五月,华州区柳枝镇毕新社区芦笋种植基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采摘、分拣、精剪、包装……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毕新社区党支部书记秦志坚介绍,基地依托正丰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发展,采取集中连片,实现种、产、销一体化模式。通过入股分红、产业托管、就业务工等方式,目前已带动100户贫困户发展特色芦笋种植,其中18户贫困户自主种植250亩,年提供就业岗位达300余个。
“芦笋性价比高,每年可以采收3次嫩茎,采收期长达15年。头年每亩收入5000元,现在亩收益达1万元以上。”毕新社区秦兴国告诉记者,自家种植的9亩芦笋长势喜人,每天采摘的新鲜芦笋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53岁的秦兴国妻子腿有残疾,孩子正上大学,由于家里缺少劳力,曾是毕新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专心种植芦笋,还创新方式搞起“地膜芦笋”,让绿笋提前十几天上市,老秦一家子实现了脱贫。
“产业园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扶贫产业资金注入125万元。每天需要二三十人采摘芦笋,每人每小时能挣10元。去年年终我们给托管的贫困户每户分红了500元。”柳枝镇正丰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正伟说。现在毕新社区的芦笋在当地声名鹊起,面积达1200余亩,亩产4000斤左右,年实现收益约1500万元。
近年来,华州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将芦笋种植作为一项主导产业,大力推广以种植合作社为依托,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实现种植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不仅有效提升销售产值,更激发群众种植芦笋的积极性。目前,华州区柳枝镇毕新社区、下庙镇南解村等地群众纷纷加入芦笋种植行列,全区芦笋种植面积近3000亩,种植大棚芦笋80余亩,带动近150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虹通讯员臧娜“我就在村里。”2019年6月,姜军被选派到华州区赤水镇小涨社区任第一书记。自那以后,姜军一直在村...
华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