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战战的愿望

渭南日报 2019-09-02 00:45 大字

本报记者刘虹

即使刘战战不折腾,也是华州区柳枝镇樱桃沟数得上的人物。可谁叫爹妈给他起了个“战战”呢?一个战不够,还两个战,那么在人生道路上,他要不越战越勇,都对不起这个名字。

放眼看看,家里有个养鸡厂,村头有个养鸡厂,新建的有机肥厂又要开工了。嗨嗨,别说樱桃沟,整个柳枝镇,怕也没有几个人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可刘战战还要折腾,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嘛。

想年轻那会儿,刘战战也是穷小子。父辈是三峡库区移民,定居樱桃沟,生活条件真艰苦。刘战战极力想改变家境,国家虽对移民有补助,但致富还得靠奋斗。干什么呢?别人都出门打工,他可不想再漂泊。樱桃沟多好啊,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他要在樱桃沟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把日子过得美美的。

年轻就是资本,他有的是战斗力。开过石渣厂,也开过大车,最后看好了养鸡。养鸡虽脏、虽累,可按带他入行的朋友的说法“只要肯干,就能挣钱。”

肯干就能挣钱,他记住这话。2010年,在自家院子建了个养鸡厂,下手就养了1万只,2014年已经发展到两万只。提起养鸡,刘战战轻描淡写地说:“养鸡风险大,只要做好防疫就没问题。一般鸡蛋价位保持在2.7元,就不会亏。有一年蛋价掉到1.7元就赔了,每天贴两千多元。不过养鸡就是这,有亏有赢,拉匀了还是挣钱。要摊上今年这行情,哈哈,两万只鸡一天的纯利润都在4000元哩。”

自己养鸡,加上樱桃沟还有几家养殖场,大量的动物粪便没法处理。近年来,生态环保理念渐入人心,刘战战就想把这粪便利用起来。2017年末,他盘活了村头废弃的石渣厂,在组织部下派的移民局驻村第一书记帮助下,建起有机肥厂。这样既使农作物用上有机肥,又能保护环境。刘战战说:“因为要符合环保要求,所以筹备有点慢。目前,厂子已经完全建好,下个月就能生产。”

说起有机肥厂,刘战战信心满满:“移民局说生产出来的肥料他们帮助销售,每吨提取一定费用,一部分壮大村集体经济,一部分给樱桃沟的移民分红。这样我只管生产,没有后顾之忧。”

刘战战是能人,能人就要发挥更大作用。年初,政府看中他的能干劲儿,让他发挥能量,带动南关村76户贫困户共同发展。于是,扶贫资金注入38万元,樱桃沟村又以入股形式注入资金20万元,他再拿出老本,一个颇具规模的养鸡厂,在有机肥厂旁边拔地而起。

这个养鸡厂可不得了,全自动操作,一台“畜禽环境控制器”把所有的人力都解放了。给鸡喂食、喂水、捡蛋、打扫粪便,还有养鸡厂的温度、湿度、通风,全都靠那台控制器自动工作。刘战战只需背着手,每天在养鸡厂巡视几圈就行。

虽然养鸡几年,有点积蓄,要办这么大规模的养鸡厂,刘战战的腰包还是有点瘪,可他赶上好时候、好政策。现在他家里的养鸡厂有两万只鸡,自动化养鸡厂有4万只鸡,算得上是华州区的“鸡王”。

就这样,他还不甘心。他说:“今天是8月30日,我这4万只鸡才养了两个月,再过两个月就下蛋了。按现在的行情,每天收入起码在1万元。可这还不是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是养15万只鸡。”

嗨,这个刘战战,可真是一只“战斗鸡”。

新闻推荐

美了柿村 富了乡亲

本报记者刘虹现在的生活好得很!5月17日,华州区高塘镇柿村,脱贫的孙灵草坐在葡萄架下,言语间充满对生活的满足,对党和政府的感...

华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州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