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倾听城市与光阴对话
本报记者 程瑾
孙小军是华州区交警大队的一名辅警,今年已经是他当交警的第16个年头。在岗台上,他从一枚潇洒帅气的“小鲜肉”,变成了让人人竖起大拇指的“警察叔叔”,在路上,他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2002年,孙小军从学校毕业之后,应考了华县(今华州区)交警大队的协警工作,被分配到位于华州区主干道新秦路上的灯塔十字岗台。孙小军很兴奋,为那一身蓝色警服,和这个最繁华的路段,那代表着领导对他的信任。
可是一站上岗台,孙小军就失望了,一眼望去,新秦路上除了零星几辆汽车和1路公交车之外,最多的就是摩托车和三轮车等非机动车辆。而人们似乎对交通信号灯无感,好像交通信号灯是专门为汽车设置的,这些车辆总是一阵风似的从孙小军眼前一闪而过,从来不看他的指挥手势。
那么孙小军很闲了?并不是,因为非机动车辆多,又不听交通指挥,路口也没有安装摄像头,时常会出现两车剐蹭、撞击等事故,当事人双方常常因为赔偿问题在路上僵持不下,孙小军也就为给双方当事人讲道理、普及交规而焦头烂额。
“那时候,华州区的主干道就3条,新秦路、新华路和军民路,路上最多的就是非机动车辆,骑车的多半都是城区附近的村民,很多人其实不懂交通规则,也没有遵守交规的意识。”孙小军说,因为那几年没有抓拍设备,所以处理事故一般都是靠“经验”:根据刹车轨迹还有撒落的零部件来判断处理,寻找事故的真相。直到2008年电子警察上岗,“通知事故靠吼,处理事故靠瞅”的时代才算过去。
孙小军感觉华州区的迅猛变化是从2010年开始的,路越来越多,杏林大道、子仪路、桓公大街,还有近年来新修的华州大道,也已经快要完工,路边的风景也是移步易景,很美。站在路上,孙小军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交通系统和“互联网+”的时代也已然到来,瞅着大屏幕就能观测到实时车流量,礼让斑马线也可以监控抓拍,发生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可以快速处理……
“路是比以前宽了,但车也多了,现在城区已经有5条公交线路了,到各个镇上也有了班车,还有许多外来旅游的客车,当然增加最多的还是私家车,现在是比以前更忙了,但是各个路口都有交通指示灯、摄像头等,我们每周的交规宣传也多,倒是比以前车少的时候有秩序多了。”孙小军说。
不止路宽了车多了,城区不断扩大,环境越来越好,进城的人越来越多,仅仅公园就有华州公园、子仪文化广场、太平河公园、新秦南路广场4个,幼儿园就有7所。如今,除了查酒驾、指挥交通,孙小军还多了一个任务,就是护送“七五”幼儿园的孩子们上学、放学。
而这16年,孙小军的生活也有了变化,娶妻、生子,在华州安了家。妻子也是一名交通警察,孩子如今也上小学了,因为这个小小的岗台,孙小军帮助过许多人,为走失的孩子和老人找到家人,帮助遇到故障的司机重新踏上回家的路。人们都夸他工作认真,耐心细致,为他竖起大拇指,从事交管工作以来孙小军多次被评为优秀交通协管员,2016年还被评为“华州好人”。
孙小军说,如今越来越喜欢这里,对这座城市越来越有归属感。当交警,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一种“参与感”,有一种让城市变得更文明的强烈责任心,还想继续站在路上,倾听城市与光阴对话,见证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军锋通讯员白妮郭永利)时维金秋十月,地处华州区大明镇的唐安村,菊开满园,暗香浮动,又是一年菊花香。10月27日下午...
华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