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新科家的黄瓜熟了

渭南日报 2018-10-18 01:18 大字

本报记者刘虹

再见华州区君沙村“名人”熊新科,老汉刚种麦回来,满手泥。听说记者要去大棚看黄瓜,还要拍照,他急忙进屋换了衣服。

自从今年7月4日《渭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熊老汉靠勤劳、靠专研、靠新技术落蔓种植水果西红柿脱贫致富的文章,他更忙了。除了要接受各路记者采访,还要和前来学技术的人交流种植经验,偶尔还需接待各种形式的参观,但大棚里的活,熊老汉是一件都没落下。

这不,二茬西红柿卖完,紧接着8月初又种了黄瓜。去年,村书记熊永红叫他不要打工了,回来承包大棚之初首期种的就是黄瓜。“那时没经验,黄瓜光长秧子,没结几个果,卖了4000元。可今年截至10月10日,一个月就卖了4000元,估计到罢秧,还能卖个3000元。”

提起今年增产的原因,媳妇王红抢过话头:“他就是爱学习,爱折腾。去年瓜种在垄上,今年总结经验不在垄上种了,选择在沟里种。”

说起种植,熊老汉侃侃而谈:“这样可以让土壤倒茬,得到休息,也有利于浇水,还不浪费肥料。垄高,施的肥见水就冲散了。沟低,再浇水,肥都在沟里。”

熊老汉还总结出一套种瓜技术,他说:“黄瓜在种子播种后,头遍水浇过,等苗长出开花结果后,再浇二遍水。这样可以有效抑制瓜蔓成长,使瓜蔓变短,蔓节变多,每节都能多结几个瓜,提高产量。”熊老汉心情很好:“比起去年,今年强了许多。再加上今年两茬西红柿挣了三四万元,日子宽裕多了。”

熊老汉曾在秦岭电厂做清洁工,每月挣1500元。这两年儿子突然得了血管瘤,女儿患了精神病,把微薄的家底掏空,成了贫困户。自从去年7月种植大棚以来,一年多时间,不光还清贷款,还有一两万元结余,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别看熊老汉63岁了,可是身子骨结实着哩,这都源于勤快,经常劳动身体好。熊老汉还爱动脑子,他说:“活到老,学到老,成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永远做的要比说的多一点。”

新闻推荐

浅谈诉讼财产保全担保新形式

【摘要】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作为一种新兴的财产保全担保方式被引入到诉讼保全程序机制中,是对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的创...

华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