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业撬动大脱贫
本报记者 刘聪梅 通讯员 郭永利
盛夏,空气中仿佛流动着火球一般,让人在炎炎酷暑中备受煎熬,可伴随着华州区大明镇白泉村山泉水厂试产汩汩流出的桶装山泉水,白泉村群众在这个流火七月便感受到了丝丝凉意。
“白泉村植被良好,村容整洁,民风淳朴,虽然一泓碧水,但泉水利用率低。看着没被利用而浪费的泉水,群众只能望泉兴叹,真是守着‘聚宝盆\’,过着苦日子。”白泉村第一书记赵文英感慨道,“不过现在好了,市委组织部、渭南日报社、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包联后,一方面提升白泉党组织活力,一方面给钱、给物、给思路,结合村情,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通过整合党内帮扶资金等脱贫扶植资金,建起水厂,辐射带动67户贫困群众。”
半夜重城闭,潺湲枕底来。白泉村地处秦岭北麓,因有常年奔流不息的泉水而得名,泉水清冽甘甜。水是生命之源,做好山泉资源利用,建设山泉水桶装生产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拓宽群众致富渠道,是村两委和全村群众多年来的夙愿。在包联部门的引导和帮扶下,该村对泉水进行了检验检测,注册了蕴空山泉商标,建成了天然泉饮品桶装生产线。资源变资本,祖祖辈辈随意流淌的山泉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引擎。“水珠珠”变成“钱串串”,同时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这事以前想都不敢想!”看着汩汩流淌、正在试产的桶装水,白泉村支部书记史进高兴地说,“十分感谢市委组织部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包联部门的帮扶,别看这是小产业,会撬动我们大脱贫啊!”
“现在虽然只是试产阶段,但村上和我签订了水厂用工协议,每小时150桶的产量,效益肯定不会差,而且还有水厂分红呢。”四组贫困户杨烈荣高兴地说,“能在家门口挣钱,比啥都快乐。”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贫困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相信在各级包联帮扶部门的努力下,勤劳质朴的白泉群众一定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拔穷根、挪穷窝,日子定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闻推荐
7月5日,记者从市防汛办了解到,渭河沿岸各县、市领导迅速进入防汛工作岗位,对行洪区临时生产人员进行撤离,对...
华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