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当作喂鸡盆使用,后被国家博物馆收藏。黑陶鸮鼎造型生动可爱,渭南市博物馆讲解员称 这是一只萌萌哒鹰
渭南市博物馆历史人文主题展厅里陈列着的黑陶鸮鼎复制品华商报记者 卫楠 摄
一起走近“萌萌鹰”
■名片名称:黑陶鸮鼎
外观:高36厘米,长38.4厘米,宽30厘米,造型像一只站立的雄鹰。
■前世
鸮是我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在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寄希望于猫头鹰能够给予自身与自然界抗衡的神奇力量。
■今生
出土:1957年的一天,华县(现华州区)农民殷思义犁地时发现,当时不知道这是文物,便将其带回家当喂鸡盆。
身份:国家一级文物,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展览:1993年5月12日,作为中国的“申奥大使”赴瑞士展出。
意义:罕见的新石器时代陶塑艺术品和当之无愧的国宝重器。是祖先智慧的结晶,也见证了渭南的深厚文化底蕴。
核心提示: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渭南地处黄河流域,先祖在历史上也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并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文物和珍宝。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在渭南市文物旅游局、渭南市博物馆的支持下,华商报记者对渭南出土的黑陶鸮鼎这件国宝重器进行了了解。
黑陶鸮(xiao、俗称猫头鹰)鼎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土于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泉护村,曾被发现的村民当作喂鸡盆使用,后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属于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被确定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64件文物之一,渭南市博物馆所收藏的是这件文物的复制品。
2016年,初次看见这件文物,渭南市博物馆讲解员魏嘉薇就被其栩栩如生的造型震撼。两年多来,魏嘉薇讲解过上千次黑陶鸮鼎背后的故事、特点和价值。她也曾详细了解过黑陶鸮鼎的前世今生,越看越觉得可爱,因此也对这件文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她和同事们还将这件文物称为“一只萌萌哒鹰”。
大眼睛炯炯有神
尖尖嘴异常凶猛
据魏嘉薇介绍,黑陶鸮鼎的“鸮”字,是我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在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寄希望于猫头鹰能够给予自身与自然界抗衡的神奇力量。
黑陶鸮鼎高36厘米,长38.4厘米,宽30厘米。造型像一只站立着的雄鹰,头部有两只圆圆外凸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尖尖的嘴巴向下弯成一个勾型,显得非常凶猛;双翼微微撑起,双足粗壮有力,尾部下垂到地面,自然形成了三只鼎足,这样的结构既加大了鼎的容量,也具有稳定性。
鸮的前胸为鼎腹,鼎口开在鸮的背部与两翼之间,微微后收的两翼围过鼎的中后部,让人感觉到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鸮头部的大眼、利喙,给予这只鸮威风凛凛、桀骜凶猛的气势。黑陶鸮鼎将鼎形器物的特征与鸮的动物美感巧妙的融为一体。
魏嘉薇说:“这件鸮鼎的整体造型既生动形象又十分可爱,我和同事们把它称为“一只萌萌哒鹰””。国家博物馆专家刘钧评价说:“在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中,鸟类造型的陶器,目前仅见此一件,是原始制陶工艺的杰作。”
黑陶鸮鼎出土于一个成年女性墓葬,共同出土的物品还包括古匕等,而这些物品通常是作为礼器使用的,黑陶鸮鼎与这些物品放置在同一墓里,形式却与众不同,应该也是当时从事祭祀的器物。
唯一一次出国展出为申奥
关于这件文物的出土,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957年的一天,华县(现华州区)农民殷思义犁地时,突然感到犁铧震了一下,以为土里有石头,怕碰坏了犁头,便停下手中的农活想把石头挖出来。
殷思义挖开刚犁过的土壤,发现是一件像鸟一样形状的陶器。当时他也不知道这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便随手带回家,放在家里当喂鸡用的盆。
第二年秋季,北京大学考古队在对泉护村遗址进行发掘,并在周围进行文物调查。殷思义听说后,猛然想到自己曾挖出了一件陶器,就拿出来交给考古队。后来,这件文物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1993年5月12日,我国第一次申办奥运会,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挑选黑陶鸮鼎作为中国的“申奥大使”赴瑞士展出。这是黑陶鸮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国展出。
2002年,国家文物局印发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组)一级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其中就包括这件黑陶鸮鼎。
2016年,渭南市博物馆开馆前,特意请专业人士按照1:1的比例复制了一件黑陶鸮鼎,并陈列在渭南市博物馆历史人文主题展厅。而渭南市博物馆的logo中,也是以黑陶鸮鼎中鸮的造型为主体。
黑陶鸮鼎,既是一件罕见的新石器时代陶塑艺术品,也是当之无愧的国宝重器。华商报记者 卫楠
新闻推荐
阳光讯(杨宾记者赵雷刚)4月20日,渭南市华州区在“205库群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现场举行2018年第二批重点项...
华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