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位女局长的“三农”人生 记华州区农业局副局长、农经局局长毕英萍

陕西日报 2017-12-20 06:32 大字

12月15日,毕英萍在赤水镇会东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了解大葱收获情况。

本报记者韩秀峰郑栋文/图

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国农业新农直报试点县、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省级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县……

这一块又一块金字招牌,不仅使28万农民得到了实惠,还使渭南市华州区名扬全国。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耀眼的业绩来自一位基层女性,一位已经有了孙子的“奶奶级”女性,一位长相俊秀、衣着时尚的现代女性。她的热爱与奋斗、忠诚与奉献,不仅在秦岭脚下、渭水岸边浇灌出耀眼的“三农”之花,也浇灌出自己的“三农”人生。

她,就是华州区农业局副局长、农经局局长毕英萍。

为华州农业当好“农经管家”

1985年,刚满20岁的毕英萍高中毕业就走上了工作岗位,她人生的第一站就是家乡的镇政府。从1985年到2007年,22年的乡镇工作经历,让她和农业、农村、农民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

“塬上的小学教室天花板能看到天,农民吃着红苕苞谷饭和腌菜,生活很艰苦。”当时的工作情景,毕英萍依然历历在目。也就是从那时起,一颗决心改变当地农业面貌的“种子”在毕英萍心里萌芽。

2007年,毕英萍从乡镇调任华县(现华州区)县委农工部副部长,2010年又兼任农经站站长(后升格为农经局),挑起了华县农业局副局长和首任农经局局长的担子。

长期的“三农”工作,让毕英萍对农民的诉求有着深层次了解和体会。她发现,由于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群众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为解决这一“顽疾”,2013年9月,她带领农经局干部在高塘镇开始了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试点。

然而,试点刚开始就遇到了很大阻力。“村干部不交账、乱交账、交乱账,甚至根本就没有记账。”一位当年参加过“三资”管理试点的农经局干部说道。

怎么办?毕英萍用的是“笨法子”——将工作人员分组,一个村一个村核准清点。“有的账就是橡皮筋绑着的一捆烟盒纸,我和同事就一张一张地对账。”毕英萍说。

一年间,毕英萍和同事们走遍了高塘镇的所有村子,烟盒纸、白条子变成了一本本明白的“电子账”和一张张摁着手印的委托协议。毕英萍创出的“高塘经验”在全县推开,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2014年12月,华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称号。

过去抵触“三资”管理的村干部也变成了毕英萍工作的支持者。“‘三资\’管理真是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华州区黄家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利社由衷地说。

目前,华州区10个镇(办)均成立了“三资”服务中心,135个村(社区)与服务中心签订协议,委托代理的村(组)资源、资产、资金全部实现会计电算化,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农村“三资”管理网络也已上线运行。

为华州农村当好“农经掌柜”

“家家户户成股东,年年都有股份钱,共同富裕在当前。”这是华州区北村马北组《马北群众心语》的最后一段话。这段话,道出了马北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道出了华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在华州区,负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是毕英萍所在的农经局。为确保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向,她带领的农经局团队不仅是华州农村的“农经掌柜”,也成为华州农村改革的“先锋力量”。

旱塬河滩,走村入户;荒坡野岭,勘验土地,一年中,毕英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秦岭脚下的田野中奔波度过。

为了摸清全区农民的“家底”,毕英萍和她的同事们从1300多幅遥感地图标注的41万亩土地中,一块一块地比对查找,鉴别出40余万个地块,再归类成7.24万份家庭档案,使全区135个村和28万农民对拥有的土地一目了然,为农村产权交易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位于华州区子仪大街西段的渭南市首家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构——华州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秩序井然。LED大屏上滚动着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窗口办事员热情地引导群众填写资料……在这里,农村产权可以抵押、担保,也可以租赁、仲裁,过去“沉睡”的农村资源在这里都“活”了起来。

2015年12月29日,在华州区信用联合社的鼎力支持下,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华州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投入运营。为了服务更多农民,毕英萍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原点,先后在全区10个镇(办)建起了产权交易服务站,设立村信息员121人,形成了覆盖区、镇、村三级的产权交易服务网络。

今年9月23日,杏林镇贫困户刘天喜以股东代表的身份从毕英萍手中接过了股权证书。刘天喜用自己的扶贫资金入股,很快就拿到了300元股权分红。在华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刘天喜的股权证书还可以申请“农权贷”,产业脱贫有了“接地气”的金融支持。

为了“农权贷”的利息,毕英萍一分一厘去争取。支撑她的是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为更多群众带来实惠。

“只要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多少路我都愿意跑,多少话我都愿意讲,多少苦我都愿意吃。”毕英萍的坚强换来了群众的支持。两年来,“农权贷”共发放贷款1065笔7052万元,没有一笔欠款,也没有一笔烂账。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华州的“农经掌柜”事事争先、样样靠前。今年6月2日,华州区农经局荣获“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称号。

为华州农民当好“农经保姆”

谈起“三农”,毕英萍滔滔不绝。她的话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她时时都在挂念着农民。

2011年,一家省级农校农经对接洽谈会在华县召开,毕英萍觉得这是一个为农民拓展增收渠道的好机遇。在筹备和举办洽谈会期间,她连续3天通宵工作,帮农民专业合作社修订供货合同。

为了给农民争取更多农经支持,毕英萍经常顾不上吃饭和休息,顶着压力、透支着身体连轴转。有一次,从渭南去西安开会的路上遭遇车祸,她硬是忍着腰部的疼痛,就地拦下一辆从潼关开来的客车继续前往西安……

若不是同事们一一历数,很难相信,眼前这位有些消瘦的女性,在工作上竟有“拼命三郎”的胆魄和坚毅。

华州是农业大区,农产品的销路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为了让华州农产品在西安打开销路,毕英萍几乎是一个土豆、一个萝卜地为农民拉订单、找市场。为了拿到西安高校的订单,毕英萍硬是接受了校方提出的“苛刻”条件,不辞辛苦地组织菜农每天8时将当天采摘的新鲜蔬菜送到大学食堂。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菜农和采购方都被毕英萍的诚心所打动,高校采购方甚至专门在家属区为华州菜农免费提供店面和场地。现在,华州已在西安城区开办了20多家蔬菜直销店,华州蔬菜打进了40多家大型超市,华州区也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

在很多华州人的印象中,毕英萍不仅漂亮时尚,而且坚毅果敢。然而,一提到家人,毕英萍的眼中总是闪着泪花。她不仅是妻子、母亲,还是女儿和奶奶。到农经局工作以来,毕英萍仅在儿媳临产时休过一天假。对母亲,她连一月回两次家的承诺也兑现不了。但家人理解她,总是劝她不要为家里操心,把大家的事办好。

截至今年11月,华州的农村改革已经吸引了省内外180多家单位8000多人前来考察学习。12月7日,国家督查组专程在华州调研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给予高度评价:“华州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得很扎实、接地气、有成效。”

新闻推荐

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督查组来渭督查

本报讯(记者张绚丽)12月7日,由国土资源部地籍司副司长、不动产登记局副局长杨璐任组长的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第四督查组来渭南市华州区,督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部署和进展情况。省农业厅总农...

华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