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第三课堂”丰富教育资源

渭南日报 2022-01-19 00:58 大字

合阳县城关小学教师 王蕊娜

自“课堂革命·陕西行动”以“三个课堂”为着力点深入实施以来,合阳县城关小学充分利用“第三课堂”,打破时空界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与自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看、思、学和情境介入中学习、提高。

学校结合当地县域特色文化,凝聚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设计出了“第三课堂”的课程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走出校门,走进县域内多所实践“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动手、动脑活动,了解县域多元特色文化,厚植爱乡情怀,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之花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尽情绽放。

主要举措

建立实践基地。为了将“第三课堂”落小、落实、落细,学校在泰风农业实践基地、面花制作中心、提线木偶剧团、古莘粗布制作中心、消防大队、处女泉、白灵村等多地建立了实践基地,供学生们体验学习,让学生在基地中学习体验,提升综合素养。

设计课程内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合阳县域地区文化,学校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主动贴合地区特色,融合文化底蕴。学校课程发展中心定期制定“第三课堂”实施方案,每次都围绕不同主题进行展开,主要涉及触摸大自然、育种植物、尝试捏面花、体验纺织过程、学习提线手法及诵读诗经等课程内容。

基于低段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他们的“课堂”主要是以触摸自然环境为主,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对万物生长的基本认识。组织学生前往渭北植物园和生态公园,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中高段学生的“课堂”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让学生在实践基地中自己动手尝试。在泰风农业基地,学生跟随技术人员一同学习育种、栽种、除草,品尝劳动的快乐,认识植物发展的有机规律;五一劳动节前后,学生在草莓采摘园品味自己动手摘取果实的快乐。

合阳面花历史悠久,是乡野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风俗。它制作精美,既有观赏性,又有积极的人文价值,是艺术性颇高的民间艺术品。我校组织学生去面花制作中心,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捏面花的神奇与乐趣,感受面花的巨大魅力。

土织布是一种传统的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土布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多项手续。学生们去往古莘粗布制作中心基地,观察了解“拐线子、搓捻子”等手法,让学生体会传统手艺的精妙,体验纺织过程的不易与艰辛,感受手工业时代的另一番景象。

提线木偶戏是合阳古老的地方剧种,民间俗称“线戏”。我们让学生走到提线木偶剧团去学习提线手法,感受其中乐趣,培养学生的热爱之情。

每年11月9日,学校组织学生去县消防大队。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现场倾听等方式全面了解各种消防器材和消防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合阳被称为黄河岸边的“诗经之城”。我校每年带领学生在这里吟唱诗词,体验万里黄河的浪漫,也给学生讲述周文王与太姒纯真唯美的爱情故事,真正将学生带入“诗经合阳伊尹故里”,增加文化底色,厚植爱乡情怀。

实践效果

增加文化底色。学生在参观中学、体验中学、实践中学,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促进个体素养目标全面更好的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文化底色。

厚植爱乡情怀。“第三课堂”的开展,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县域特色文化,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弘扬家乡文化。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孩子们身上肩负着重要职责,家乡文化的传承掌握在他们手中。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第三课堂”的管理与制度,设计出更加合理、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对培训人员进行专门指导,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让“第三课堂”真正发挥实效,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让每个个体都能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自由生长。

新闻推荐

合阳县公安局 全面启动战时工作机制

本报讯(通讯员马力奔)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合阳县公安局全面启动战时工作机制,强化战时思想政治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

合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