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柏洞访古

渭南日报 2020-01-16 23:59 大字

史耀增

“三山不出头,二水不行舟”,这是合阳人都知道的两句话,金水和徐水虽然是两条漂不起船的小河,但都直接注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相对而言,徐水沟因为沿途泉眼多,徐水的水量徐徐增加,浇灌着河谷的土地,沟坡上树木蓊郁,植被茂盛,一个又一个的小村庄青堂瓦舍,如桃花源一般恬静。

徐水发源于梁山东谷,流到汉村河村南,绕过山石赤红的水秀山折向北,绕了个大弯又回身向南,复又流向北,在这里又有来自七眼泉的一股小溪汇入,水量增大。在河之阳横亘一条土岭,这一块地方便是有名的桥头河宁家湾,清代高士宁浤当年曾隐居于此。几年前冬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与著名书法家王德荣相偕去宁家湾的吊柏洞访古,寻找宁浤当年留在这里的足迹。

宁浤,字季腾,自号“宁鸠山人”,人称“宁宁鸠”。原籍新池镇西王庄。他的祖父是明代合阳出名的宁孝子,父亲宁时镆是明万历进士,曾任河南浚县知县,政绩卓著,后官兵部员外郎,赠光禄寺少卿。明崇祯年间,合阳县令范志懋召宁浤到西河书院讲学,史书记载他“善考订,务为实用。著《丁祭考仪》,发明四礼,于丧祭尤详。”时人称为“理学真儒”。清兵犯合阳范志懋守城时,宁浤也立下了功劳。明亡后,宁浤举家迁往徐水沟里桥头河之柏岩,在土崖上凿穴而居,崖顶古柏倒垂,称为“吊柏洞”。我们此行的目的便是寻找当年的吊柏洞,凭吊这位“理学真儒”。

从108国道新建的徐水沟大桥南向西行约百余米,上了一截很陡的土坡,便可见到一眼古井,井边有一个石头凿就的盛水器具,透出一股历史的沧桑感。由古井向东,沿着土崖边弯弯曲曲的小路前行,先是一处土门,再往前是砖砌的拱洞门,高大厚实;据说洞门南侧原有一株古槐,在十余年前伐去,如今从根部新发出的枝条也已长到碗口粗细、七八米高了。土崖边三棵古老的茶树斜枝逸出,在黄土地上是罕见之物,或许是宁鸠山人当年在此安家之时亲手栽下的吧,可惜没有文字记载。我随手扯下一片茶叶,放在嘴里慢慢地品咂着,留在齿颊间的是一种略感苦涩却又带有清香的味道。如果由古井直往东,上一道鹅卵石铺成的土坡,土坡顶端右侧有一座土墩,据说这是当年大门的遗迹,牲口拉的大车从这里可以直接吆进大院内。

进得砖洞,是一孔土窑洞。当年宁鸠先生举家迁至这里,依山崖的走势朝西开凿窑洞,外筑围墙,连成一气,如今其后代自立门户,将大院隔成若干小院,已难以窥见当年的原貌了。我们从这个小院里折身出来,走到拱洞外面,由最北边的一所院子进入。一到后院,马上瞥见崖顶的古柏,有两株垂着头朝下生长,这便是所谓的“吊柏”,而吊柏后的窑洞,就是有名的吊柏洞了。当地人传说,吊柏洞还有凭吊明朝的意思包含其中,明室江山虽已倒掉,但在老百姓心中却仍如松柏一般屹立不倒,四季常青。宁鸠先生不愧是隐逸名士,设计的窑洞亦与众不同。我们走进最北边的一孔大窑,用目打量,窑宽约五米,地面距窑顶也在五米多,进深约在十米左右。在窑的南壁上开有一道斜坡,顺斜坡可上到二层,依然开有窑洞,窑洞外面用土廊连通,土廊朝外开出气窗,以便通风采光,从外面看,气窗被吊柏遮挡得严严实实,外人根本想不到土崖上还有二层窑洞;而从内朝外看,气窗便成为瞭望孔,院子里的情况甚至围墙外的情况均可一目了然。这里环境僻静,是读书的理想场所,宁鸠先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潜心著述,写成《丁祭考仪》等著作,可惜这些著述因多刺激当事,晚年由先生尽行焚毁,仅存《柏崖文集》一卷,其门生又辑有《宁鸠诗集》一卷,《宁鸠遗集》一卷。土窑洞里还有一铺土炕,住在院子里的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妇人告诉我们,说她到这里已经60年了,她来时土窑里的炕就是那个样子,至今没人动过。听了这话,我的思绪忽然飞得很远,心里想着这土炕会不会是宁鸠先生或他的家人睡过的土炕呢?

西王庄的退休老教师宁蔚丰曾说过,宁鸠先生一边在吊柏洞里诵读诗书,一边在河川的土地上务农,与儿孙过着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吊柏洞前河道宽阔,土地肥沃,加上徐水可以引来灌溉,一家人倒也衣食不愁。他在这里种出的白菜质纯、体坚、叶厚、无丝,成为农家园蔬中的上品,时至今日,桥头河大亩园的白菜仍然远近有名。有一年除夕,宁鸠先生看到自己种的白菜洁白如玉,晶莹可爱,遂口占一联:“笃厚有道躬舜业,晶莹无私乐尧天。”既是对白菜的赞美,更是对自己洁身自好心愿的抒发。宁家湾距合阳县城不到10公里,但宁鸠先生隐居此处五十余年,没踏进县城城门,更别说向官员们献媚求宠了。山西大同威远人郭传芳任合阳县令时仰慕宁鸠先生的文名,曾三次到柏岩拜访,但到底没有见上一面。我们猜想在宁鸠先生心里,此处土壤肥沃,浇灌方便,农忙耕作,闲来读书,听不完虫鸣鸟叫,览不尽田园风光,衣食丰足,其乐无穷,又为何要到那滚滚红尘、扰攘官场中去累得精疲力尽呢?他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他的儿孙也在此繁衍生息,从此柏岩下的这个小村庄也便称为宁家湾了。不过,宁家的后代没有忘记他们的根在西王庄,每年清明节都要回到那里为先人上坟。

宁鸠先生荣享高寿,87岁那年患病,7天内没有说一句话。某一天忽然起身,前行数步,整理衣冠,提笔写下“不愧天地,不愧君亲”八个字,放置怀中,端坐而逝。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明王室的一位后裔(甚至有人说是明太子)逃难到桥头河,忠于明王朝的宁鸠山人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都许配与他。这位明王室后裔自然再没有回来,他的两个女儿也便终身未嫁,死后都埋在宁家湾,可是墓地在何处,早已没有人能说清了。

新闻推荐

冬夜暖心一幕 “渭南环保人”街头救人不言谢

本报记者史王萍雪后的冬夜,寒风刺骨,滴水成冰。但是在山西省孝义市街头上演了暖心的一幕:随国家环保督察组督查环保工作的吕...

合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