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清了 集体强了 农民富了 合阳县沟北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调查
本报记者 张向辉 程瑾
冬日清晨,当橘红色的阳光洒落在成片相连的温室大棚上,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内已是一派繁忙。12月17日,记者来到这里,探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沟北故事”。
沟北村地处黄土台塬边缘,曾是合阳县典型的贫困村。2017年以来,沟北村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两个全面、五个探索”总体要求,全面清产核资,盘活闲置资源,发展股份合作,壮大集体经济,呈现出“清了资产、强了集体、富了农民”的可喜局面。
沟北村是省、市、县确定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导试点村,目前,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经济作物2200亩,培育各类实体37家,集体经营性资产达到1086万元。2018年,集体经济盈利73.2万元,净利润42.2万元,分红3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万元。
清产核资制定章程告别“糊涂账”划定“路线图”
“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首先要搞清楚集体资产有多少,农民享有什么权益?”沟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李存才说。
2017年7月20日,沟北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幕拉开。他们采取“全面清理、分类登记、逐项核实、产权界定、审计评估、公示确认、审核上报、数据录入”和“先清村‘两委’干部,再清党员,后清群众;先清地,再清物,后清账”的“八步六清工作方法”,清核集体资源性资产6064.56亩、经营性资产276.95万元、公益性资产922.12万元,沟北村六十多年的集体家当变得清晰可见。
完成了改革的第一步后,2017年11月10日,沟北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挂牌成立,县级部门为其颁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有了这张“身份证”,便可开展集体资源开发与利用、资产经营与管理、农业生产发展与服务、财务管理与收益分配等业务。
随后,经过两个多月的酝酿讨论、民主协商,经全体村民、股东代表会议审定,《沟北村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这部蕴涵中央政策精神和基层群众智慧的“小宪法”顺利通过了。
沟北村以集体经营股和家庭经营股“两股构架”的形式设立总股本,对集体拥有的资源资产资金进行折股量化,将集体收益分配权折股到人、确股到户、按户分红,并实行“生不增、死不减,期满调整”的管理模式;将上级财政投入到村上的各类资金,设为“国有股”,计入集体经营股;按照“六取得、六丧失、八保留、五讨论”的准则,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40户1253人……
这些创举得到了中省的肯定,也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村民王昌录说:“集体经济发展六十多年,大家都不知道村里的家当是啥样子。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总见上面拨款弄事哩,就是见不到实际的效益和资产。没想到当了大半辈子农民,现在变成了股东,去年我家3口人领到分红258元,虽然钱不多,大家心里却是明白的、踏实的。”
股份合作创建实体
实现集体与农民收入双提升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立足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适度规模化经营,创新多样化合作模式”,沟北村正沿着这条路子向前走着。
目前,全村规模化经济作物占到耕地面积的67%,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相继创办了果蔬等专业合作社,服务全村400亩鲜桃、600亩苹果、480亩红提葡萄、500亩樱桃、800亩花椒和核桃、32座设施果菜;培育发展了丰泰电商公司、晏平花馍和9个家庭农场、32个专业大户,形成了“合作社搭台、大户唱戏、社员抱团、农产品畅销”的产业发展格局。(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江娜)近日,陕西省幼儿园文化建设试点培养基地考察评估专家组一行4人,在合阳县教育局、学前办相关领导的陪同...
合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