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新作为 群众脱贫引路人 记9次荣获省级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陈伟星
本报记者郑斐通讯员张宏
他是同事嘴里的“扶贫活字典”,他是村里乡亲们喊着的“老陈”,可在自己家人的眼里,他却只是一个“公家人”。近20年来,他扎根基层农村,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每年驻村工作长达280天以上,在他的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扶贫村里的每一件事。
他就是陈伟星,西北大学驻商洛市商州区大荆镇黄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近20年来,他9次被评为省级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先后荣获省教育系统“我身边的好典型”和“陕西好人”称号。
他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1999年4月,陈伟星受西北大学校党委派遣,赴合阳县开展驻村扶贫工作。2002年3月,陈伟星从合阳县调到商州区沙河子镇看山寺村扶贫。他在充分调查研究后,根据山区实际情况,制定了教育扶贫和科技产业扶贫两大基本方略。当时省上有一位知名教授从欧洲引进大樱桃品种,根据气候条件选定商州区看山寺村为第一个试验点。群众缺乏经验,陈伟星请专家指导种植技术要领,他自己先学习技术,然后手把手教给群众。看山寺村50亩地经过两年试验,效益明显,目前村民每亩收入3万余元。
陈伟星对教育扶贫的重视程度有口皆碑。在建设看山寺小学期间,他引进资金30余万元,从规划、设计、议标、施工建设,到购买教学设施等,严把质量关,直到工程竣工。
2007年,陈伟星又调到大荆镇兴隆村扶贫。兴隆村地广人稀,偏僻落后,尤其是孩子上学,需要跑很远的路。陈伟星从西北大学带来资金20万元,加上镇上配套资金2万元,为村里建起了一座小学校。
2012年4月,陈伟星被调到黄山村。这一次,他把教育扶贫的重点向大学生资助转移,7年累计资助大学生46人,其中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人。今年,他还计划扩大资助面,对新升初一、高一、大一的学生进行资助。
责任在肩,砥砺前行。陈伟星扶贫以来,先后帮助新建了3所农村小学,配套教育教学器材,累计筹集资金100余万元;组织当地师生到大学校园参观、到西北大学附中附小听课交流学习200多人次;发动西北大学干部师生定期到当地开展志愿服务和援助。
他是脱贫引路人,群众脱贫是心愿
黄山村是秦岭深处的一个小山村,交通闭塞,立地条件极差。陈伟星通过走访和摸底,发现全村1005人中有一半为贫困人口,村里没有集体经济,仅有养牛、养猪等传统养殖业,且不成规模。于是他决定,教育扶贫和产业脱贫互相促进。
教育富脑袋,脱贫靠产业。陈伟星和村干部一道,逐户制订脱贫计划,精准施策。他利用西北大学和商州区的资金支持,组织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年出栏生猪300余头,收入50余万元;示范联户散养黑猪30头,收入12万元;经过两年试验成功后,今年推进林下散养鸡7000余只,预期可收入100万元以上。同时,他还组织村民种植矮化核桃260亩、大樱桃100亩、药用皂角200亩、香菇2万袋等,带动贫困户105户,达到户户有1—2个产业。
同时,陈伟星利用大学的“智力资源”,邀请西北大学动物学、植物学、食品工程学和中药学方面的专家,走进黄山村对村民进行经济作物栽植和家畜养殖的技能培训,让大学的学术资源转换成实实在在的致富资源。
如今,在陈伟星的倡导下,黄山村已启动高校驻村扶贫“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构建产业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村民互助能力,使贫困户从土地、劳务、分红等方面多重受益。
他把他乡当故乡,把贫困户当亲人
陈伟星一生最遗憾的有两件事:一是母亲临终前没能和自己说一句话;二是感觉对不起妻子和女儿。
去年6月21日下午,陈伟星突然接到姐姐打来的电话,让他赶快回西安。等他紧赶慢赶到医院时,母亲已处于昏迷当中。次日凌晨5时,母亲离世,临走前没有给他说一句话。
“安葬老人后过了‘头七’,我就回到村上,‘二七’至‘四七’,我跪在黄山村,面朝西安方向烧纸!”每当说起此事时,陈伟星的脸上便写满了愧疚,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流。
陈伟星下乡扶贫时,他妻子怀孕了。从女儿出生、上学,直到步入大学校门,都由妻子一手操持,他却一直扎根在农村。妻子见不到丈夫,女儿见不到爸爸,每当想起这些,陈伟星心如针扎,黯然落泪。但更多时候他把愧疚与忧伤藏在心底,把对亲人的爱给予更多的贫困户。
黄山村贫困户李志盈两个儿子分别考上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陈伟星及时资助1.1万元,帮他们解了燃眉之急;二组的马志珍老伴儿骨折,陈伟星送去了2000元慰问金;三组贫困户郭康战常年有病,母亲已91岁高龄,家庭负担极重,陈伟星为他联系就业岗位,让他在本村合作社务工,每天能挣80元。
说起陈伟星的扶贫事迹,黄山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志盈最有发言权。他说:“陈老师患有糖尿病、心脏病,但他带病不离岗。他对群众家庭情况比村干部还吃得透,村里上至百岁老人,下到两三岁小孩都和他熟悉。”
这就是陈伟星,一个深深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他把黄山村当故乡,他把贫困户当亲人。他说:“我已经做好了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准备,黄山村的扶贫工作做不好,将来就把我埋在黄山村!”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宋志明)渭南市高度重视中央督察组转办的环境信访投诉件办理工作,扎实推进环境问题整改。11月8日,群众投诉:“渭南市合...
合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