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飞浮山

渭南日报 2018-11-16 01:01 大字

史耀增

地啼、飞浮山和黄河揭底被称为是洽川的三大神秘现象。与可遇而不可求的地啼,百年难得一见的黄河揭底相比,随河水相升沉,出没无常的飞浮山更令人神往。生活在清代康熙年间的国子监贡生、洽川莘里村人许攀麟曾写有一首《飞浮山》诗:“飞浮山,乃在莘野之东大河里,我欲寻之水弥弥!或言水长亦长落亦落,出没无时神无比。皱瘦透溜峰倒垂,山根仰翻平于砥。下有不测之窟藏睡龙,鱼鳖朝拱纷相倚。渔人舟子时一逢,铁锤敲击沉波底。冯夷护持水怪守,怒浪惊涛连天起。桃花水浑六斗泥,千泅万泅不可揣……”这峰皆倒垂,上平如砥,下有藏龙之窟,四周鱼鳖拱卫,河神护持,水怪把守的飞浮山可真是神秘到家了,当然这一切都来自民间传说。许攀麟虽贵为贡生,可没有一见飞浮山真面的那份眼福,难怪他在诗的末尾要发出“飞浮山,真诙诡”的感叹。

关于这神秘的飞浮山,不只有民间传说,文献里亦有不少记载。《雍胜略》载:“(飞浮)山在黄河中,俗传与河水为升降,上有子夏石室。”《陕西省通志》载:“飞浮山在县东四十里。”《金史·地理志》载:“合阳有非山。”后人认为此处所说非山即飞浮山。明嘉靖二十年(1541)所修《合阳县志》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成书最早的合阳地方志,该志载:“飞浮山,县东南四十里黄河内,与之为升沉,故名。”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本《合阳县全志》载:“飞浮山亦距县城四十里,在县东河中,未出水面。或谓其峰似倒,而山根翻上,上平如砥。旧志云,俗传与水为浮沉。新志(即《宰莘退食录》原本也)云,今已没,土人谓其有时而见焉。”此处旧志指明隆庆年间叶梦熊所撰《合阳县志》,人称“大叶志”,为孤本,常人不易见到。新志则指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合阳知县钱万选所撰《宰莘退食录》,虽以私人名义刻板印行,但资料丰富,考证严谨,合阳人至今仍以县志目之。江苏吴江人钮琇(玉樵)是清康熙年间贡生,曾任白水知县,兼摄蒲城县事,他在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编成《觚賸》一书,书中“秦觚”部分有一条“飞浮石”:“飞浮山在黄河中,出没不时,峰峦下垂,上平如几,山势可三四里许。近河好事者,或棹舟敲取其石为玩,石窍皆空,能吸水倒升。顺治丁酉岁,出浮河面,不久而没。非常见也。史又作‘飞服山’。”顺治丁酉为清顺治十四年(1657),距其成书时间仅40余年,此说或来自目击者,或辗转闻之,均有可能。为此说可作佐证的是保存在合阳县博物馆的一份珍贵资料:《康约斋行状》。康约斋是清代著名布衣诗人康乃心(字孟谋,号太乙,1643—1707)的父亲。康家的坟园在合阳县城东12.5公里的小伏六村,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与小伏六相距2.5公里,邻畔种地的和阳村曾发现一块“文学约斋”的残碑,可惜小字漫漶,难以辨认。在《康约斋行状》里,记录了一群好事者见到飞浮山的情景:“余见《十洲记》载,蓬莱三神山居瀛海中,随波上下,疑以为不经。吾邑有飞浮山,在东黄河中,亦与水相升沉。沉则无形,升则数十年或百年一出。出而逶迤断续,浮水面上,光平如砥,峰皆下垂水中。志称中有卜子夏读书洞,初余亦未尽信。及顺治中,山果浮出。余偕友人雷仲昭、宗戚以人羽客辈往观之,履其上,淰自深崖坠下,几堕河中,赖以人挽扶,得以引舟上岸。因思古人著书非妄语耳。”这位康先生与现代的许多文化人一样,遇事总想探个究竟,初闻飞浮山“亦未尽信”,不料“顺治中,山果浮出”,他便要呼朋引类,到实地考察一番了。不但看到这座诙诡的奇山与方志中的记载吻合,而且还有一段有惊无险的经历,留下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才“因思古人著书非妄语耳”。

志载飞浮山上曾有子夏读书洞。子夏曾为魏文侯师,民间也有“子夏西河设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美丽传说。子夏是儒家文化的忠实传播者,他在西河(合阳古称西河,春秋属晋,战国属魏)设教,开创了合阳人尊师重教的先河。清代曾任漕运总督的合阳人张大有(字书登,又字火天,1675—1730)曾写有一首《题子夏读书洞》诗:“孤屿水中央,先贤退老方。河流冲不断,云水郁苍茫。胜地山川永,遗风岁月长。春秋多奥旨,亲炙愧公羊。”诗中的“孤屿”便是指飞浮山。张大有生活的时代与顺治丁酉(1657)那次“山果浮出”距离不远,也许他还听人说过当时的情景呢!

当然也有人对飞浮山这一神秘现象有不同看法。比如清光绪年间合阳人萧钟秀所撰《合阳乡土志》中认为:“飞浮山者乃水中沙土凝聚而成,嵌空玲珑,似石非石,好事者取置盆盎中,呼为吸水石。”“乡人目之为山,亦属少见多怪。”《觚賸》中载:飞浮山“峰峦下垂,上平如几,山势可三四里许。”真有“三四里许”的“吸水石”,亦是一大奇景,“乡人目之为山”,似乎也不应斥之为“少见多怪”。

近年来还有人认为飞浮山是不是黄河揭底现象,且不说黄河揭底时洪涛仅能掀起10多米高的沙墙,单是沙墙被巨浪掀起后立即随水流轰然倒下,瞬间即逝这一点,试想两千年前的孔门弟子子夏如何上面设置读书洞,开门授徒呢?而如康约斋先生这样的好事者又如何“往观之,履其上”呢?此说显然不能成立。

随着洽川旅游事业的发展,隐藏在芦苇荡中的处女泉已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人们热切地企盼着飞浮山能在黄河波涛中露出真面目,让人们能够幸福地一睹它那“峰皆下垂,上平如砥,与河水相升沉”的壮丽奇景。

新闻推荐

敢啃硬骨头 勇打攻坚战 合阳县狠抓项目建设助推经济发展纪实

通讯员吉宏伟王勇记者吴武刚文/图10月,对于贫困县——合阳而言,有着收获的意蕴。今年以来,合阳县委、县政府结合区位优势和...

合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