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恩侠家的新变化

渭南日报 2018-11-08 01:00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勇

一个5口之家,3人残疾,还有一位老人体弱多病,很难想象,这样的日子该怎么过。然而,如此不幸的遭遇却落到一位普通妇女身上。

51岁的车恩侠家住合阳县城关街道办事处白灵村,丈夫因患有轻度智障只能进行一般性劳动,儿子患有精神三级疾病,女儿是先天性脑瘫,母亲年老体弱多病。家里没什么像样的产业,主要收入来源全靠车恩侠一个人在经营好责任田的同时就近打零工。2014年5月,村上一致同意将她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的日子很难,心理也很脆弱。为此,在落实各项扶贫措施的时候,帮扶干部们也是格外用心和细心,尤其注重扶志和扶智方面的心理疏导。在深入开展调研并召开座谈会的基础上,根据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意愿,最终决定帮助其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并发展苹果、花椒、黄花菜产业,彻底解决其家庭成员生活上的问题。

车恩侠家的特殊情况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妇联组织帮助其全家5口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帮其家建设完成了5KW屋顶式光伏电站;为车恩侠提供了合阳县林业局的护林员“公益性岗位”,每月1500元;帮她家落实了贫困户产业补助金3500元;政府代交合作医疗保险、免除有线电视费用等;组织其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知识学习、观看脱贫致富政策解读……

经过帮扶人员的不懈努力,车恩侠和丈夫意识到了勤劳致富的重要性,俩人逐渐摒弃了“等、靠、要”的思想,下决心靠双手奋斗,靠坚强意志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自此,夫妻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他们种植的苹果、花椒、黄花菜、玉米等均有了不错的效益,家庭收入从2016年的一万多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两万多元。

随着收入的增加,夫妻俩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行!”他们将家中的住房进行了翻新改造,让全家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如今的车恩侠逢人便说:“当贫困户不是件多么光荣的事,现在政策这么好,不能坐享其成等着别人给,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不久前,她和家人商议后有意退出贫困户,其举动受到全村人一致好评,也给村上其他贫困户做出了表率。

新闻推荐

合阳县传统文化“点睛”美丽乡村建设

本报合阳讯(记者王勇通讯员张二赞王凯)内容丰富的“福德孝俭”文化长廊,图文并茂的“二十四节气”阐释墙壁,林立街边的石刻中...

合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